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一项奖赏 - 重读《恩宠与勇气》
你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你所想所做之事,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为了自己,
而那个私我,是不存在的
------《恩宠与勇气》
01
忙的昏天暗地的一周,周六晚上十一点,女儿和老公都沉沉睡去,我洗了把脸,静坐冥想了10分钟,爬上床,打开这本书。
《恩宠与勇气》,来自网络最近开始重读的这本书,是《恩宠与勇气》。作者肯 • 威尔伯,中文译本译者胡因梦。知道译者的人,可能比作者多。威尔伯的各种标签里,最为人所知的,是美国最著名的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另一个标签是:崔雅的先生。
“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一项奖赏“ ,这句话出自肯的妻子崔雅。几年前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这句话就给我了很大的震撼。
美丽又智慧的崔雅,在35岁的时候,遇到自己的灵魂伴侣肯,在婚礼前夕发现乳房肿瘤,历时5年与癌症为伴,5年的治疗里,崔雅的积极接受正统的治疗,探索另类疗法,持续不断用读书和静修自疗。虽然病情不断进展,她内在也不断转变进化。她从最开始的与癌症战斗抗争,到热情的静定,能平静的接受癌症可能带来的死亡,并最终从自我的牢笼里走出来,体悟到众生与我同在,与宇宙众生链接。
帮助崔雅完成内在转变的最大助力,是书里多次提到的内观和自他交换的练习。
内观是一种冥想练习,是用莲花姿势舒服的坐着,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心,不带任何评判,只是看着自己思维来来去去。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明白所谓的自我,并不是一个坚固的东西,而是一连串不断变化的无常,因此停止护卫它,担忧它。
这种内观练习虽然好,目的仍然是自我解脱。而大乘佛教,则传授用自他交换,观想自己吸入别人的痛苦和疾病,然后将其转化,把自己的健康,快乐返还给他人,从自我解脱升华到众生解脱。
如果领悟了在受苦和享受成功滋味的人,根本是同一个大我,就能放松和他人的紧张关系。如果宇宙中只有一个大我,何来羡慕与嫉妒,又有什么可骄傲和自尊的呢?
02
最近重读这本书,是因为家里有人去世,走的很突然。
老公回国帮忙料理后事,我一个人在家工作同时带娃两天,照顾一个粘人的娃,同时完成一份难搞的报告,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点,身心俱疲。
老公回加是周五,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公司上班,终于盼到下班,走前和同事V交代工作。
V来自印度的优越家庭,印度MBA名校毕业,老婆就职于一家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非常有进取心。
“如果明天就发生意外,我肯定会后悔今天这么努力工作”,会议室就我们两个人,他突然这么说,我还是有点意外,V这两天也加班不少,透过眼镜,疲惫眼睛里的红血丝清晰可见。
我同意他的话,但因为处于同样的困局,只能尴尬的笑笑,安慰他说:“你累了,今天早点回家,睡上一觉就会好很多”
意外可能随时到来,这就是生命的无常。如果努力工作会后悔,怎么做才不后悔?
03
威尔伯和崔雅,五年和癌症为伴,他们的故事很动人,我被感动之于,还是会禁不住想, 书里好像完全没有提到这些治疗,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压力,而在普通人患病的故事里,除了面临病痛本身的挑战之外,更让人心累和无奈的是长长的账单。
在崔雅患病之前,肯是学者,崔雅在癌症支持中心服务,他们应该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有钱人,也当然不是经济困窘。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肯把研究写作当作自己的天职,崔雅也渐渐明确了帮助他人是她终身追求的目标。
我一直敬仰在某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把毕生的精力倾注在一件事情上,外人看来甚至无聊的荒唐,但他们不断打磨精进,乐在其中,比如寿司之神,拉面之神。也借由这做到极致的一件事,他们可以通向更高的境界,说神也好,说上帝也成。
很多人,一辈子,就在出世和入世的边上,被苦痛的拉扯着。而剩下的大多数,可能甚至没有机会,踮着脚张望一下,生命的另一种境界。只有极少数人,能有机会,在出世和入世的两重境界里,游刃有余。
崔雅,威尔伯,和这些人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的人一样,都是出世和入世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