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1读《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的一点感悟
此时此刻,坐在电脑前,慢慢的回忆这本书,虽然一些细节变得十分模糊,甚至已经记不清,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要去抱怨所处的大环境如何,只需要坚守初心,做好自己,即使你仅仅凭借个人的微薄之力,对未来不会造成任何改变,但是至少自己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的确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虽然作者的很多文章大约写于2012年左右,然而书中所描述的种种教育诟病在2022年仍旧在我身边上演,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2022年4月中小学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相继出台,但是又有多少人好好的研究过他,如何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方面。一线教师可能或多或少优点触动,但是主管教育的领导们,他们没有从上到下的引导意识,仍然紧紧抓住应试教育的不松手,坚持唯分数论,把老师要分个三六九等,评优评先、绩效考核也与此挂钩。把学生要分个强化班、普通班,强化班想尽各种办法抓,因为这些是内高班的出产地,人数越多,学校有面子,领导高兴,家长满意。
有时就在想,一味的看中分数,看中眼前利益,那么学生的终生成长,生命的成长又由谁负责呢?王栋生老师就这样说过:“高中完成两个任务就很好:一是在培养语文素质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是啊!对我而言,眼前的现状我无力改变,那么我能做的就是找到“应试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平衡点。
但是正如杨老师所言,要想掌握好这个平衡点,作为教师就要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唯有如此,才有资本和能力,帮助每一个生命找到自己的家园。
杨老师说:推动这些“静悄悄的革命”的,往往是一些普通教师,他们“没有呼风唤雨的本事,不能左右学校的教育规定和要求,不能决定教育的大气候”,但他们是用灵魂投入教育的。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塑造学生灵魂,也是塑造自己的灵魂的过程;不仅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也要求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
我要做一个如杨老师所说的人,为了更好的塑造学生的灵魂,先努力塑造自己的灵魂;为了走进学生的心灵,先走进自己的心灵。
看书、思考、写作、实践,把这条路坚持走下去,那我也一定会向属于我和学生会的成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