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

待到桃花盛开时,一醉方休

2020-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壹句诗词

“嘒彼小星,

  三五在东。”

小星烁烁,晨光熹微。土夯城墙之上三五士兵盘腿缩靠于墙头,不时探头张望,城外茫茫漠漠,衰草枯杨,目之所及不见一人。

“开门——,开门——”

寂寥之中,忽而响起喊叫之声,细微连绵不断,直至唤醒陷落梦境之中的城墙小兵,疲惫的双眼看向天边小星,天未大亮,翻身下看,只见一个短须老者,佝偻身躯,朝上张望,奋力挥臂,深恐遭人遗漏。

“那老者,你从哪里来?”

“大人,我从那北城而来。”

“来此是为何事?”

“北城大难,特来此,特来此……”老者似哽咽不能语。

那小兵见此状,已知是为何便向喊道,“那老者,不必伤感,大人已派人前往北城。“

须臾,城门开出一条细缝,守门人探出头来“老人家,进来喝口水,暖和暖和。“

老者抹一把泪,连声应答。

待坐下便向守门人诉说来此意图。

北城大灾,自不消说那家禽牲畜死状之残忍,更心生恐惧的是满城的横尸,口吐白沫,皮肤皲裂,毛发凌乱,目不能瞑,实在是天也见的可怜!

几人正唏嘘之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在门外停下,须臾,见一白衣公子推门而入,作揖问候,“老伯,多有叨扰,请勿见怪。”守门人忙道无碍便邀他一同烤火。

那老者疑惑,便问缘由。

李公子答道:“家父已前往北城十日,每日皆有书信送往家中,我特来此等待,希望早早知道父亲的消息。”

老者忙起身对那公子作揖,李公子扶之不及,“这却是为何?”

老人又将来此意图再诉。

正说话时,马蹄声渐起,守门人将房门略开,只见一队车马行将停下来。

守门人问道,“大人往哪里去?”

只见一人从车里探出头来,“往那北城去。“

“老先生已至高寿之年,何苦亲身赴险,先生门下子弟众多,遣三五得意之人也可了。“

 “老夫虽至耄耋之年,但唯有一愿,愿天下皆安,况不闻那老廉颇披甲上马,赵子龙战场杀敌,老夫虽不及,壮士之心尚且未灭,小星微弱,乃聚而成光,此次如能救民于水火,方不负我这壮士之心!”

话未及地,后车上便已有几位后生从马车上探出身,“老伯,我们也是随师父一起去哩,可莫说我们贪生怕死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次且看我们奔赴战场大杀四方!”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守门人再作揖,对张大夫道,”此一去,不知返程能否赶上阳春三月,小老已早早将冬酒酿好,再等老先生一饮方休!“

“哈哈,正是如此,你可早日备好,老夫定要与你痛饮一番!“

一青年随即也对李公子道:“李公子,你家那桃花树下埋的桃花酒可千万要等我们回来再开坛啊!“

“一定,到时候咱们一醉方休!“

守门人笑着将城门打开,待车马将行之际,忽听得后面传来喊叫声,众人回头,原来是另一队车马。

为首之人快马赶上,只道“那后面是本城百姓供出的粮米瓜果,闻得老先生要去,便也一同今日出发了。“

那北城老者此时内心早已翻腾,走上前来行跪拜之礼,惊得为首骑马之人滚下马来扶助,问为何。

北城老者口中含泪道,“小老便是从北城而来。此次大恩,北城百姓誓死不敢忘!”

“老伯,你我本是同根,又何言大恩,岂有兄弟家有难不帮之理。快快请起,随我们去往北城是正理。”

后面的车夫亦笑道,“我们也不求什么,只听说北城的面食好吃,回时让我们每人吃个饱就好了!“

大家笑起来。

天已放亮,再耽搁不得,众人将要起身,相互拜别。

一小队车马浩浩荡荡起行,所经之处尘土飞扬。

城楼上的小兵抬头望天口,口中呢喃,

“天已大亮了。“

天际传来浩歌:

旭日将出兮东之扶桑,

安歌舒缓兮气宇轩昂,

忆其大疫兮生离我殇,

十里洋场兮死别惧慌,

寒冬凛冽兮瘴云密罔,

岂曰无衣兮与子同裳,

九州安康兮日月齐光。

注:《小星》源自《诗经-国风》,原指下层小官吏日夜奔波之叹。今借小星之意指社会大众,在面对大困难时聚光成海,共度难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