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的热爱值多少钱?

2020-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老师的草稿本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南方周末》1998年新年献词。

忘了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看到的这句话,但只消一眼,便似乎刻在了脑海里。以至于过去了这么多年,现在偶尔还会无端想起。再细细咂摸,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份报纸了。

纸媒的黄金时代,早已姗姗落幕。

本文原创首发自同名公众号

再次想到这句话,是源于跟朋友的一次聊天。

由前几天在微博爆火的打工人话题,引申到张梅佳校长反对当全职太太,再聊到对彼此目前所从事行业和工作的态度。

中年人的聊天话题,你懂的。

英语老师这个身份,已经伴随自己太久,久到差点忘了自己曾经也有过一个新闻梦。

那是自己毕业回西安后,刚丢掉铁饭碗,从第一家单位辞职时。

意气风发的我,厌倦了教课,腻烦了工作上处处被束缚的状态,想换种活法。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仗着自己也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豆腐块文章,很早之前的那个新闻梦又再次燃烧起来:

我想进新闻行业,想成为像那些能够在《南方周末》上针砭时弊指点江山那样的文字工作者。

反正还年轻,改行就改行。

抱着这样的想法,直接裸辞。

现在还清晰记得,自己当初找工作时的场景。

先投的西安本地报纸一哥,那会是《华商报》,结果石沉大海;之后降低要求,只要是纸媒,先进去骑驴找马,后面再想办法杀出一条路。

可虽然自己学校还行,但毕竟专业不对口,加上经验为零,也没有这方面的人脉指点,结果可想而知:

投出去的简历,纷纷折戟。

但投简历这事吧,有时候也得靠量。终于,有一家名字带兵器研究的报纸,给了我一次面试机会。

掩盖住兴奋,穿上正装,再倒好几趟公交,来到这家纸媒的面试地点,我的新闻梦,就要开始起航了。

现在还记得,这家单位的面试地点,是在一个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里,具体地点忘了,大概在西安美术学院附近。

推门、打招呼、做自我介绍、回答对方提问,常规面试套路。

具体细节现在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在走了一遍流程后,对方负责面试的领导,让我回家等消息。末了还提了一句:

入职后,前半年没有绩效奖励,一月工资500块。

我的天呐:

我自己大学时兼职上课,底薪都800一个月了。

各位可以体会下我当时的失落心情。

就这么个条件,自己依然面试失败,那个邀请我二面的电话,再也没有响起过。

事已至此,新闻梦碎,就当南柯一梦。

索性重回教师岗位。

毕竟,英语教学这事,我最擅长,自然有信心做好。

本文原创首发自同名公众号

时间一晃,2020年都快过完了。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曾经高大上的纸媒纷纷停刊倒闭。不知道当年那些文字英雄们如今又飘在何处,是否还在继续写着文章?

老话讲,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有的行业和岗位,就这么被无情碾碎。

现在想来,如果当初的自己,成功入职了那家报社,现在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副光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