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韵外之致

2019-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雨落晨轩

韵外之致

司空图曾讲:“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什么是“近而不浮”,就是说诗歌中的形象既是存在又不突兀;“远而不尽”,是指诗歌除形象之外依旧包含着无穷的蕴藉,留给读者无穷的探索与思考,这一切,都是由诗歌的形象所提供的,而不是信马由疆、无所目的地幻想。

言近旨丰与韵外之致含义相近。“言近”是说诗歌作品的通过生动的语言文字传达出具体的事物的形象、特征,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即“近而不浮”。“旨丰”是说诗歌在具体的诗歌形象之外,能够有更深的意蕴,由形象所提供的审美空间里,我们可以体味到比诗歌本身更丰富的趣味和意蕴,即“远而不尽”。世间万物都有平衡之理,诗歌亦是如此。“言近”与“旨丰”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诗歌的美学特征和审美理想。司空图所说的“韵外之致”,就是诗歌在语言文字以及形象之外的一种审美空间。它深藏在诗歌的深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方可获得。

“王右垂、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砖遒学哉?”司空图很称赞王维和韦应物的作品,认为他们的诗歌深得韵外之致,二人的诗清淡深远,精巧细致,可以和风格遒劲的作品比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同时代的韦应物诗风恬淡高远,主要题材是描写隐逸生活。受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影响较大。诗歌优美的意境、细腻的感受,清新闲适而富有生气的氛围而受到后世的青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闻雁》

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