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義 德高人敬
一一記我所認識的舊金山廣海同鄉會劉德榮會長
(作者按:本人秉持職業理念和義務,特撰寫此文,記敘舊金山廣海同鄉會劉德榮會長鮮為人知的品質,褒揚他的為人及貢獻,在同鄉會內弘揚崇德向善的風氣,勠力同心,進而有為,勤篤精進,推動會務行穩致遠,把我們同鄉會招牌擦亮,辦成為鄉親海外的家。謹以此文紀念舊金山廣海同鄉會成立十週年。)
我認識舊金山廣海同鄉會會長劉德榮已經有五十余年了,在歷史長河中,這半個世紀或許可算彈指一瞬,但我們人生的旅途已走過大半,踏入古稀之年。我與他從故鄉同窗相識,到異國舊金山相遇,再到同鄉會相知,算是知根知底的竹馬之交。
他有組織領導能力
七十年代初,我入讀廣海中學高中班,那年,我憑著对拉二胡有些技艺的爱好,被选为学校文艺宣传队,担任音乐伴奏。宣传队的队员都是各班级抽选岀来的同学,集训第一天,文艺老师李伯豪为宣传队讲话,还特意指定比我还高一届的同学刘德荣为文艺宣传队队长,從那時起,就覺得他俱有領導組織能力。当时,宣傳隊的队員互不相识,面对這位陌生而老練的宣傳隊長,心裡有點崇敬仰視,見他中等身材,臉型俊俏,可算是同學中靚仔類型,他站出來講話有板有眼,毫無怯場,話語雖短,卻有號召力,引起共鳴,後來打聽,知道他是廣海街就讀的學生,在當地一群學生中是佼佼者,頗有威信。那年,劉德榮就在精神娛樂饋乏的年代,引領宣傳隊利用娛樂舞台,自創自演,將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送到鄉下,娛樂大眾。劉德榮喜歡唱歌,雖然沒有天籟之音的歌喉,但俱音譜知識和唱歌基本功,能唱出那個時代八大樣板戲的主要經典歌曲,也是我們那代人的集體記憶。他學生時代的歌聲已飄過五十年,飄到了大洋彼岸舊金山,直到目前的他,还經常在派對聚會時,拿起咪頭,高唱幾首心儀的歌曲。那年,文藝宣傳隊在他的組織帶領下,每次演出都受到好評,名噪一時,聲譽鵲起,我也引以為榮,有一種成功滿足感,被視為活躍份子,有點小名氣。劉德榮比我們曝光率高,又得到文藝老師的賞識重用,名氣大增,成為全校名氣很高的學生,比那年學校出現的一群校霸"八大金剛"還有影響力,算是學校的"紅人"。據說,那時有些女同學還作為心儀追求對象。
一年後,劉德榮畢業離開了宣傳隊,我們再也沒有相遇交往。
他 重情重義 仗義疏財
我真正接觸了解劉德榮是移民美國後開始的。九十年代初,我移民來美定居舊金山數周後,便接到他的電話,邀請我到華埠金山酒樓飲茶,作為見面洗塵。由於沒見他近二十年,他學生時代的模樣在腦海里有點糊塗了。當第一面见到他時,他還是那麼帥氣有型,但頭髮白了很多,氣質成熟穩重了,語氣充滿自信,粵語講得很標準,聽不出有廣海地方方言話音,像是一個長期移居海外生活見過世面的人。
據了解,他高中畢業後作為街道待業知青,被分配到社辦農械廠,1973年移居香港,不久移民來了美國。他告訴我,來美後邊讀書邊工作,幾年後已掌握了基本英語會話,為在主流社會工作解除了語言障礙,提供了生活便利,也為後來成立公司奠定了生意基礎,他利用過去從事機械的技術專長,與友人合資開設一家機械設備加工公司,還僱請綽號叫大眼寶的廣海兄弟打工。我問他生意如何?他謙虛低調說,搵兩餐不成問題。
當問到當年學校文藝老師李伯豪時,他一陣傷感,心情沉重地說,早些年已去世了。
原來,劉德榮在廣海中學就讀期間,與李伯豪老師結下深厚情誼,他視為肺腑之交亦師亦友的兄弟,後來各奔前程,分別移居海外,但他卻十分珍惜這段真摯友誼,經常書信來往,李伯豪患病期間,他多次資助老師的治療費用,直到病逝。談到這段友情,他對逝去的老師感到難過,婉惜之情溢於言表。
不難看出,劉德榮對待朋友感情真摯,堅持真實和善良,樂於助人,仗義疏財,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大陸開放改革初期,他以德待人,念及舊情,為解決鄉下朋友的生活困難,曾兩度回鄉投資共10多萬美元建磚廠和音樂廳,讓他們負責經營,但因管理不善而倒閉,這兩件事讓他很扎心,既失錢財又失朋友,這種善良給錯人的損失讓人感到寒心。我帶強硬口氣說,你不要留情面,回大陸找他們追數。"算了,找到他們也收不到錢,作為做善事吧!"他心存善念地說。現在我再向他提及此事,他說,不提也罷⋯⋯
他宅心仁厚,還為鄉親排難解憂。早些年,有位故人的父親移民後在聖荷西 病逝,殯葬費無著落,他獲悉即借給全部費用,這種大度慷慨解囊相助的善舉傳為佳話。
從那次飲茶見面后,我也為養家糊口早出晚歸,多年沒空閒相見,直到他在帝利市買了一間大屋後,才真正到他新大府祝賀拜訪。
這次算是我上埠以來與他見面時間比較長的一次。
他有濃厚家鄉情懷
劉德榮是個有濃厚家鄉情懷的人。他說:"我73年離開鄉下,漂泊在異地,有很濃烈的家鄉情懷,初到舊金山,真有斷了線的風箏的感覺,能有自己的同鄉會,抱團取暖,是我追求的目標"。
事實也是如此,十多年前,當有大陸微信網絡出現後,他第一時間以群主的身份組群取暖。他徵求我的意見,群組的名稱叫什麼好呢?我提出了幾個名稱方案,最後與幾位群友確定,以廣海熱門打咭地標"海永無波"為群組名稱,這一群組的成立,得到世界各地的鄉親響應入群,群員在短時間內暴增近二百人,為家鄉微信群聊開了先河,這一俱有家鄉名勝古迹名字的金漆招牌群組,直沿用至今,經久不衰。
劉德榮沒有停留在熱門的微信群聊初級階段,他的目光又瞄準了組建同鄉會更高層次的抱團取暖的目標。
2014年初春,他在微信群里首次發起聚餐報名活動,他說,有幸結識一班兄弟姐妹,我總覺得是一種幸運與幸福,能每年有一次春宴的相聚,是我的渴望。他的倡議得到家住三藩市附近的鄉親積極響應,這年聚餐席設肖化區San Bruno街德群海鮮酒家,有幾十人參加,場面溫馨感人,有如它鄉遇故知的感覺。此次聚餐活動後被定為舊金山廣海同鄉會首屆春宴。
這次聚餐的鄉親感慨地說,我們在美國搵食日子多過探親日子,十多年都冇見到熟悉的鄉親朋友,舉辦這樣的活動,是最好的探親機會。鄉親的感言和呼聲, 劉德榮謹記於心,篤之於行。他始終認為,漂泊海外的鄉親,都有濃厚的鄉情加鄉愁,能有自己海外的家,抱團取暖,能參加鄉親的喜宴,分享快樂,或幫助鄉親辦理不幸白事,以慰先人,或相互介紹工作,或互通鄉情,是建立同鄉會的宗旨。於是,在唐人埠開設雜貨鋪的廣海鄉親成功商人朱廣文老闆的大力支持及推薦他當領頭人下,他決定籌建舊金山廣海同鄉會,將每年舉辦一次春宴,作為旅外鄉親歡聚喜興盛事。
在舊金山擁有700多個各種社團,具有150多年歷史的華人大埠中,以廣海小地方名義成立同鄉會,是開埠以來首例創舉,在沒有物業的經濟支撐下,能否站穩步遠不是一件易事。劉德榮面對現實,打破常規,不怕砠力,不懼風險,堅定朝著認定的目標前進。 從這一年開始,他不遺餘力,為籌備同鄉會募捐經費,尋找會所地址,經他兩次帶頭募捐,共籌集近七萬多元基金,為成立同鄉會打下了一支強心針,為租賃會所提供了強力經濟支撐,並正式向美國加州政府申請注册成立了同鄉會,選址租賃在唐人埠777Commercial st地下室,作為舊金山廣海同鄉會會所,還經有關熱心副會長協力無嘗裝修,及有些委員鄉親們捐贈會所用具,鄉親們夢寐以求的舊金山廣海同鄉會終於在社團林立的大埠中誕生了,並於2016年12月亮出招牌開張志慶,成為大埠一個初出茅廬且具生命力的年輕小會所。近十年來,廣海同鄉會以小輩新人的面目在眾多大佬會所的宴會中亮相,得到老牌會所的認識厚愛,每年春宴都接到各會所的請帖,在唐人埠的社團中分到"一杯羮"!
他有赤子之心德高人敬
老子在道德經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劉德榮成為含德厚者,離不開家庭的薰陶和父母的良好教育。出道前,從小就有立身行道,愛之以心,行之有效的做人原則,出道後,他又重視處世修身,孝敬父母,愛錫家人,以憐憫、慈愛、寬容之心幫助親友。自同鄉會成立以來,他三次動員鄉親為故鄉遭受困境醫病的鄉親和貧困學生發起善款募捐共一萬多元,多次為鄉親的喪禮辦理白事,為同鄉會籌集基金帶頭做"扯頭缆",籌得近十萬元基金,為國內外七次大型懇親大會出錢出力,首當其衝。他首任會長以來,帶領會所成功舉辦了六屆春宴。特別是2018年舉辦的第五屆春宴,熱情接待了來自西雅圖、波士頓、溫哥華等埠的廣海會所代表及大陸代表,春宴盛況被家鄉台山市影像網轉載傳播。海外廣海懇親聯合總會發來祝賀信說,你們第五屆春宴的功成,離不開會長英明領導,離不開廣大鄉親的支持和參與,這屆的特輯影集,制作亮眼,圖文並茂,是所見不多的優秀作品。你們的盛會氣氛和喜悅,及時分享到世界各地的鄉親,象金門大橋一樣,直通東西,筆貫南北,氣象萬千,明天更好。
劉德荣主持同鄉會以來,言必行,行必果,惟義所在。今年初,同鄉會舉辦一次小型春宴,因之前他因晨運扭傷腳筋,委員們都關切他腳傷健康,希望他在家靜養,不必參加這次宴會,但當臨近開席時,他卻坐著輪椅趕來了,在座的鄉親們備受感動。劉德榮從小事做起,率先垂範,在同鄉會形成了凝心力,影響力,是眾望所歸的首選會長。
劉德榮以人為善,德高望重,很多鄉親朋友銜環結草,以報恩德,不時熱情請他飲茶食飯。我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真有口福,經常有人請客吃飯!他帶著一種幸福語氣笑著說:這是當會長帶來的福利。
隨著歲月的推移,我們已不再年輕了。劉德榮早些年已退休頤養天年,在家含飴弄孫。現在他那滿頭白髮是歲月的痕跡,也仿佛看出他大半生漂泊海外生涯歷盡的滄桑,但每次見到他,還是那麼精神矍鑠,充滿活力自信,對生活充滿陽光,對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