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叫我“爸爸”的孩子
暑期闲暇无事,便去了家附近的一所培训机构做兼职,一来是为了调整一下前段时间的闲散状态,二来也是想学些东西,顺便挣点外快。
培训中心的活并不重,但忙起来却又着实需要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尤其是对于一个新手而言。由于需要适应新的职场规则,还要迅速了解自己的职责划分,再加上作息时间还有些调整不及,上班前两天我几乎是在疲惫中度过的。
不过第三天上班时,我便稍稍能迈着些轻快的步伐了。原因无他,只怪这份闲时“理理文件”,忙时“带带孩子”的工作实在是太适合我那“好为人师”又夹杂着些许懒散的性格了。许是老板看出了我的那份“小雀跃”,紧接着就将带小Q的任务安排给了我。
那个叫我“爸爸”的孩子小Q是一名一年级的孩子,他来这所培训机构的时间比我早,出了名的顽劣。原本他也是跟着其他的孩子一起上课的,只是他一人便能将整个课堂搅得天翻地覆,无奈之下只得将他单独安排在办公室,独享这份特殊待遇。
初见小Q时,他总穿着一件不合身的草绿色T恤,松松垮垮的搭在肩头,下身着一条膝盖破了洞的米黄色休闲裤,嘴角边似乎总有如同米粥凝固后形成的黏液糊成一片。他的眼神中除了具有孩童应有的澄澈外,似乎总有一层阴翳笼罩,挥之不去。
这天早上,小Q在他奶奶的监督下掏出文具与书本,举笔作沉思状。然而待小Q奶奶刚一转身迈出办公室,便欲丢下笔,蠢蠢欲动起来。面对着这份工作中的第一项重要任务,我自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深知要想让他日后乖乖听话,此刻必须拿出一点作为教师的威严来,一念及此我便板起面孔,眉间含怒道:“不要东张西望,快写作业!”
怎料小Q充耳不闻,依旧瘫在办公桌上,他甚至都没有抬头看我一眼。这尴尬的气氛使我心中怒气更甚,我托起他的下颚,厉声道:“你想干嘛?”谁知他小脑袋一轴,非常傲娇地吐了两个字:“睡觉。”我心中暗叫不妙,开始隐隐预感到这个任务的严峻性。
只是我转念一想,小Q年纪还小,这么做可能太严厉了一些,于是我便转换笑颜,柔声说道:“来,老师带你一起看题目好不好?你看这个第一题,是不是……”话音未落,他便跳下椅子,边喊着:“我要玩游戏”边向着电脑前奔去了。初入职场的我哪里见过这般阵势,当即愣在了原地。
此时老板看不下去了,她大声呵斥小Q回到座位上写作业,许是老板平日里便有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虽然极不情愿,但小Q终究还是乖乖回到了位置上。等小Q站在我面前时,我这才回过神来,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不过即便是老板的震慑力也仅限于让他回到座位上,小Q的屁股在沾上椅子的同时,脸也顺势贴在了办公桌上。我略微平复了一下心情,用绝望又夹杂着一丝哀求的语气问道:“我们先写两道题再睡觉,好不好?”他终于肯抬头看我一眼,正当我暗自窃喜有戏时,他突然问了一句:“你知道铠甲勇士吗?”
那个叫我“爸爸”的孩子当天上午的经过我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那种精神与肉体上的疲惫感甚至比教两个班的小学生更甚。在临近下课时我已经接近了崩溃的边缘,以至于当小Q奶奶出现在办公室门口的时候,我就像看见救星一般迎了上去。
小Q的奶奶又黑又瘦,来了办公室后都会先向所有的老师一一打招呼,然后会询问小Q当天的学习情况。倘若得知小Q今天又是满屋子闹腾,她便会严厉地责骂小Q,而小Q此时竟也会意外的沉默。只是在斥责完以后,她又会叹着气苦笑着命令小Q:“小祖宗唉,快收拾东西回家吧。”然后便和小Q一起收拾散落满地的书本和文具。
接下来的好几天都一直在延续这场闹剧,以至于我每天在下班时都会开始怀疑人生,在第二天上班前又会祈祷小Q今天不要出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几天后的某个中午,那天小Q和他的奶奶刚刚离开,办公室里便炸开了锅,纷纷开始议论起小Q来。有的说他软硬不吃,有的说他缺乏管教,还有的认为小Q令人啼笑皆非。正当大家聊得火热时,老板的一席话令大家集体沉默了下来。
“小Q他的家境比较可怜,他的爸爸几年前在池塘里游泳被淹死了,妈妈是一个残疾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待在家里。平时就靠爷爷奶奶带着,他的爷爷每天打零工挣钱,奶奶白天扫马路,晚上收一收塑料瓶艰难度日……”听到这里我的心被纠成了一团,虽然我曾猜测过小Q的家境应该并不乐观,但我没料到竟是这般的凄惨。随即我便陷入了深深地自责当中,后悔自己不应该如此对待小Q。
那个叫我“爸爸”的孩子从那天起,我便再没斥责过小Q,更多的时候会以一种商量的语气和他交谈,即使他依旧我行我素。不过可能是感觉到我没有恶意,虽然他还是不愿意学习,但后来他也渐渐和我亲近了起来,比如再想去打电脑游戏的时候,他会拉着我一起。
办公室里工作有时是比较忙碌的,这时我也就无暇顾及于他。不过他有时会对我的工作很感兴趣,跑过来坐在我的腿上,用手去抢我手头的材料。我苦笑着推他两下却又奈何不得,只得由着他去了。
后来的某日早晨,我忙着复印上课所需的材料,任他在办公室里闲逛,口中还念念有词,嘟囔着几句诸如铠甲勇士变身之类的话。突然我感觉自己的衣角被攥住了,当时我只当他是随意嬉闹,加上手头又有工作,便也没有转身。只是紧接着,我很清晰地听见了他站在我背后喊了一声:“爸爸。”
那一瞬间我感觉世界一下子安静了,一种很复杂的情感瞬间占据了我的心头,只是那并不包括转身的勇气。回过神来后,我努力控制自己颤抖的双手,甚至希望赶紧逃离这里,因为我突然间意识到,我根本做不了什么。也许是见迟迟得不到我的回应,他松开了手,继续闲逛去了。
事后回想起来,我并不敢确定那是否是他的喃喃呓语,又或者是对着当时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说的,我甚至不敢确定他是否能够理解“ba ba”这个发音所代表的含义。几天后他的课程结束,小Q也就从我的视野中消失了。
只是自那以后,小Q偶尔还会被人提起。一位经常来打印试卷的老师与小Q关系要好,一开始是因为小Q总在他打印试卷时吵着要玩游戏,便被他捉过来抱在腿上搔痒,后来渐渐的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当这位老师来打印试卷时,小Q便会跑过来围在他身边。当这位老师得知小Q课程结束不会再来的消息后,用略微遗憾的语气和我说:“以前我每次打印他都会跑过来,现在看不到他了还有一点想他呢。”
有些早早来接孩子的家长也会向我问起小Q的去向,然后便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起小Q的“光荣事迹”来,虽然最后话题都会被引向诸如教育、菜价、天气之类的问题上。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是否有过那么一刻心疼这个孩子,又或许这只不过是一件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像“你吃过了没?”这类企图迅速拉进彼此距离的套话一样。
其实就算是我,我也不知道这数十日的课程是否也算得上是一种另类的陪伴。一个孩子的成长会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甚至是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所有的经历与他人对孩子的影响一笔一划地累积起来,就绘成了孩子现在的模样。
我不奢望自己能对小Q产生多大的影响,我甚至不奢望他能记住我,我只希望倘若有一天他在回想起自己人生的某一段经历时,能感觉到那么一丝的温暖。
希望小Q能早日遇见那个懂得如何回应他的人。
那个叫我“爸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