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攀比”怎么办?

2020-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周四兒

为学校做家校心理建设的时候,常有家长和老师问我:“孩子爱攀比,怎么解决?”
比如:
1、A有个新版托马斯小火车,B就回家跟父母说:“A有个托马斯,我也要。”
2、B上学带了一套36色马克笔,C看着自己手上12色的彩铅瞬间不说话了,回家就哭着跟家里说:“我要买马克笔,要B的那种!”
3、“同学都有XXX,就我没有,我也要!”
除去语言外,再配合上他们精湛的动作表情,嗯,画面很美好……

还有一些情况,更是会让父母担心——爱慕虚荣。
1、衣着要名牌,否则没面子。
2、别人有的我也要,甚至还要更多、更好、更大的。
3、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不满足就哭闹。

有些听起来无伤大雅的话,却又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
1、XX家房子好大,我们家怎么这么小?
2、XX家的车的是宝马,为什么我们家不买宝马买长安?
……

我问:你们觉得孩子应该如何?
大部分人回答:要知足、感恩,不要羡慕自己没有的,又不是没得吃、没得穿、没得用,为什么不看到自己有的,总是眼馋没有的。

也有反馈说:不满足他担心造成心理阴影,别人有他没有,自卑怎么办?满足吧,也怕他变得攀比虚荣,而且也不能他说啥就啥啊,没点受挫能力怎么办?所以还是很苦恼,只能根据情况,觉得自己能承受的就满足,觉得没必要的就不满足。

于是我不得不问:
真的是孩子爱攀比吗?
这是真的吗?

几乎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有一个时间段(大体从幼儿园开始),会特别在意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想要有别人有的,想比别人有更好的。
为什么是幼儿园呢?
因为往往这个时候,孩子才开始接触了大量与自己不同的同龄人的世界,发现各有不同,而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我们都一样”才是稳定的伙伴结构,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惯性,“不一样”是危险的,非同族的,所以从生物遗传角度来说,孩子要和别人一样的东西就不是什么难解之谜,只是他想表达“我想和他们是一伙人”罢了。
其次,所谓的“别人有的我也要,我的还要比别人好”,这不就是我们在产品竞争力所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吗?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是创新的好品质,怎么到了孩子身上,就成了坏毛病了么?

或许,在这被我们定义的攀比行为背后,那些被成年人嗅到的“被索取”的味道、“被挑战”的味道,是可以更深一步来思考的:当孩子跟我们描述那些攀比和“想要”的时候,我们体验到了哪些和自己相关的信息?
他们只是在描述一个现实,而对那个现实,我们做出的反应里,夹杂了多少自己的设想?
当孩子说:我要耐克鞋,XXX他们都有,我也要。
他只是说出了他的冲动,面对这种冲动,成年人会加入更多的元素:身份、价格、价值、品味……而孩子的话语,很有可能是击中了成年人的某个脆弱,当我们内心足够稳定,自然会有应对孩子的方法。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味道和思考的角度,无法一一阐明,但当我们有个清明的声音知道分辨当下真实的现实和因为这一现实被勾引的我们自己的情绪感受时,事情就好办多了——回到当下,面对。

比如问问孩子:
1、你想要的这个东西,哪里吸引到你了?(通过这个问题,让孩子将冲动化为有具体内涵的计划,同时将需求指向调整为对自己的作用。)

2、你有没有相似的东西,区别在哪里?相同在哪里?(有时孩子只是觉得颜色不同或者造型的不同,想想我们对新款手机的执念或新款包包的执念,就能理解了。)
这个提问我常用在工作中,当来访在我的工作室找不到心目中那个称心如意的工具时,我们会思考“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东西的话,怎么办呢?”孩子们的方法很多,自己改装、找相似的代替、直接换掉,甚至利用手头工具完全制作一个心目中的物件……
没有他们想不到的办法,重点在于我们是否提供这样的机会。

3、如果你一定想要拥有,那我们可以怎么计划一下?
……

在这,我想到母亲常说的几个事例:
1、我家车是普通的国产车,常有人跟母亲说:买个进口车啊,进口车档次高,有面子。母亲问:它比我家车多个轮子?还是能多坐几个人?她经常坐在车上说:我就最喜欢我们这个车,够大!你看,实用主义。

2、带母亲坐飞机,有人说:坐什么经济舱啊,多花点钱坐头等舱,那多舒服,有面子。母亲问:头等舱能比我们早起飞?还是早到?(虽然后续有次母亲坐了头等舱回来特兴奋地说:头等舱就是不一样,舒服!但是下次坐飞机,她依旧选择经济舱,原因是:就两个小时,有必要这样浪费吗?)

我有时也会生起自己的攀比之心,每想到母亲的事,就问问自己,这种攀比的意义在哪?如果是利于我的进步和修养,那我会坚持攀比,望其项背而与之比肩,甚至超越之;如果答案是满足自己的一时冲动和小我的快感,那我会考虑一下这是否是我追求的方向。
再然后,我的行为和想法就会自发地出现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