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4WP-番外文心飞翔人生百味

「私塾10/36」写作与时间管理

2017-04-03  本文已影响138人  宋偲瑄
Timetable exported from aTimeLogger2

写作的敌人是技术和工具

我想写统计学的一系列名词解释,迟迟没开始的原因很简单,我不会用电脑打公式。念书的时候做作业,公式从幻灯片复制粘贴。考试的时候公式手写。所以我以前偷懒给自己挖了这么一个坑,我愣是没学会输入数学公式。这个问题这个月必须解决。

技术和写作环境以前常常被忽略,因为父辈在水泥地上沾水都能学好的先例历历在目,我的内心被植入了挑剔环境的羞耻感。

现在我很怀疑父辈在艰苦环境里学习的卓越精神,因为在信息技术时代,技术对效率的影响如此显著,以至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比毛主席在闹市看书的故事,更具有现实意义。

写作的敌人是计划不够具体

我不舍得时间做计划,理由同上,即觉得内容比计划重要,而且以前列了计划不实行的惶恐,让我对做计划有抵触。因此要明确,列了计划不执行,错误的是不执行的部分,不是列计划的部分。如果不执行的原因是计划不够具体,那么错误的部分是没有调整计划,而不是一开始有列计划。做计划的时间,是工作不可省略的一部分,是必须做出预算的沉没成本,要克服对列计划的恐惧,把计划同步到手机,电脑,并打印两份分别贴在家里和公司,放在一切触手可及的地方。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专注

专注的前提是足够的睡眠。

把发呆(dazing)从浪费(wasting)中剥离出来

我发现早上大多数时间的浪费,都是因为有意识的发呆,这个发呆是可控而有意识的。因为我发呆的原因是熬夜。早上醒了一看时间,觉得睡的有点少,知道昨晚在熬夜,所以心里惶恐,担心因为睡眠不足导致今天不够专注,所以想多睡会,然后再一睁眼,就发现浪费了很多时间。

假如真的熬夜了,如何克服自己白天精力不足的惶恐而逃避起床?

理想睡眠时间
每天保证7个小时睡眠。
现状:11:00 p.m - 6:00 a.m. [Weekday]
愿景:10:00 p.m. - 5:30 a.m.[Perpetual]

压榨计划
+追溯到计划层面,最近有没有压榨睡眠时间的计划?
-紧急项目,七天以内,可保持6小时睡眠。
-通宵一夜,第二天睡8个小时,亲测可承受,不影响专注力。不可连续通宵。
+压榨计划必须前一天晚上或提前一周想好,不能第二天早上起床前决定。

起床后思维流程
+首先晚上必须确认第二天早上的起床时间,根据理想睡眠时间和压榨计划决定。
+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是回忆前一天的睡眠时间决策,而非重新决定是否可以继续睡。
+第二件事,可以查看计算一下自己的睡眠时间,如果睡了6个小时,要有信心足够专注应付上午的工作,说服自己克服“睡的少,所以不专注”的惶恐,鼓励自己你可以的,现在必须起床,你可以接受今天的困倦挑战,大不了晚上多睡一会。
+第三件事,说服自己最近的生活状态很好,今天一定会专注。长期的自律和睡眠规律还是至关重要的,要把自己放到宏观的生活图景中,鼓励自己,最近睡的很多,就算昨晚没睡好,今天也一定可以坚持一下,做到专注,快起床。

克服对睡眠不足的担忧导致赖床的咒语

早上闹铃响起来的时候,我才开始悔恨前一天晚上不够自律而熬夜,或者是担心因为睡眠不足导致白天不够专注,感到很惶恐,想逃避这个浑浑噩噩的白天,不想面对,于是能躲避一时是一时,又认命地闭上了眼睛,因此浪费了大量时间。懒惰,是时间管理最大的敌人。

为了克服“担心睡眠不足”,或者“悔恨不够自律甚晚”导致的一错再错,闹铃一响,马上默念以下五句咒语,可以对不自律而浪费掉的时间做止损处理

i. 昨晚决定这个时间起床,要相信昨天的自己,这个决策一定正确。-->
ii. 看eTimeLogger2昨天睡了都超过6个小时了,今天肯定可以专注。-->
iii. 我最近生活状态和睡眠状态一直很好,就算今天睡的少点,坚持下也能专注。-->
iv. 就算最近有点压榨睡眠,但坚持最后一天啦,晚上再想怎么调整,快起床。-->
v. 晚上一定要想

最难的是开始做一件事

想写报告,结果打开了Facebook. 想看报表,结果打开了Running Man. 想研究市场数据,结果点击的是Netflix.

如果真的开始工作,我也会沉迷其中,然后觉得工作和娱乐也没什么分别嘛。但是不到最后时刻,就是不愿意开始做正事,总是习惯性选择先打开娱乐的按钮,为什么?

开始纪录时间,让我突然发现,浪费的时间远远多于做有价值的事情的时间。同样都是度过时间,为什么我更倾向于娱乐而非工作呢?娱乐也并没有比工作更省劲更轻松,为什么人们在娱乐的时候感受到更多的愉悦呢?

-我们时刻置身在娱乐的环境中,娱乐来源于生活。
+工作的内容往往是一个新的任务,我们需要从零开始了解。
-我们喜欢跟进已知事件,因为熟悉
+我们不愿意开始新事件,因为不熟悉和不理解是负面情绪,潜意识里有累积的惶恐。

怎样说服自己开始不熟悉的工作?

+提升自己的自信,强化过往战胜未知的喜悦记忆
+告诉自己这只是想象中的惶恐,事实没有那么难,不要被自己的恐惧吓倒
+告诉自己这件事很快就能做完,做完之后可以出去玩

如何对待自己不喜欢的/对未来貌似没有意义工作?
+好奇的心态是解决烦扰的良药
+很多念书的时候看起来烦闷的学科在毕业后都变得生动起来。

关于笨功夫
大学第一次拿起《经济学人》发觉需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遂放弃,因为我觉得英语不是这么学的。现在发现,英语就是这么学的,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下去,耗费大量时间,最终才可能有所收获。

体感时间的不同

(笑来《和时间做朋友》,大妈)
哇,我还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利用。
浪费时间的时候:我没干什么呀,怎么就过去3个小时啦。
做正事的时候:我都算1个小时啦,怎么才过去1个小时。
发现自己时间的潜能

时间管理背后的蓝图

王佩老师说过:“拖延症,不是病,不是症,什么也不是。拖延症是一个人的生活蓝图出现了问题,是更高层面上的问题,跟时间管理,个人管理都无关。对付拖延症的终极武器:

彻底不干
任它过期
承担后果
重新规划蓝图”

是也乎,时间管理本质上也是跟生活蓝图密切相关。

我不擅长用碎片时间,感觉地铁上看完书脑子疼,碎片时间使用的精力影响整块时间的效率,事倍功半。所以索性放弃,碎片时间都用来放空休息,抓紧一切时间休息。然后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一天只安排一到两个整块时间,完成一两个目标即可。

写字的意义

我对文学有偏见,我觉得写作有门槛。我觉得只有充满隐喻的故事和小说才叫艺术创造,议论文和散文只叫演讲稿,不叫文学艺术。我还觉得,对固有思想体系有颠覆性创新的议论文叫哲学,这就是哲学和文学的区别。

如果既没有创新的艺术表达手法,也没有巅峰以往的思想内核,既不提供让人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也没展现有现实意义的信息,那这段语言跟写作和文学都没什么关系,不能算成有普世共鸣价值的文学作品,只能算日记。

普通人日记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