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成长励志想法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67人  渐行路远

是啊,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原来我一直过得是慢性自杀的生活,我的心情一直处在悲欢、抱怨、焦虑、惶恐不安、惊慌失措......

总感觉这世界不公平,所有的不好事情都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的世界一直都是悲伤的,总是走不出来。不管身边的人怎么劝说我,我都总是处于消极的状态,不但影响了自己还影响了他人。

我一直都不承认这个事实,我的身体从小到大都不好,精神状态也总是不好,这样的状态导致身心都不健康。

时常都自己躲着哭。也许这就是我的性格,看似坚强的外表,却有脆弱的内心

现在看完了这本书,此刻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一样,原本我不认可的一些观点现在认可了。

我终于明白了小时候,我的胃溃疡就是这种消极心态以及颓废情绪引起的。

小时候,记忆中是不到10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得了胃溃疡,记忆中,那时候经常胃痛得半夜都起来住进医院去了......

还清楚记得从小到大,吃东西也特别的小心,注意不能吃酸甜苦辣的以及生冷冰冻的,还不能吃煎炸的东西,一日三餐更要准时吃饭。

如果不多加小心,这个胃病就不像个临时炸弹一样随时即犯。每次一犯病就痛苦的不要不要的。

后来,渐渐长大了,更懂得了规律的饮食习惯,胃病就比较少犯了。可有时候心情不好,也有可能会犯胃病。

以前我也不懂得心情对一个病人来说其实也很重要,每次犯病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不好的,然后胃病犯了就很长时间才好转了,有时候痛了半个月、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有可能,疼痛总是不止......

不过现在总算好点,最近几年都没有犯胃病了。

总的来说,反正我的前半生大病没有,小病却不停的发生,不断的缠身,难受!

还记得在2009年的时候,我突然得了一场“痨病”,那时候觉得很可怕,好像对人生很绝望一样的,以为自己得了这个病就活不了多久了,因为对这种病不是很了解,以为没有药物可以控制,可是我的想法错了,也许在几十年代以前很多人得了痨病可能就是没有药物治疗就只能等死了.......

好消息是,50年代之后这种病有药物控制了。现在的医疗也发达,我之前还是缺乏了医疗知识,原来这个病是可以治的,吃药就可以控制。

那时是这样治疗方案的,刚开始做了一个小手术,就是肺部积血积水抽掉,那时候我的肚子一直天天在疼痛,就是因为肺部有大量积血与积水。

之后,每天要打消炎针。打吊针打了好几个月,一直用左手打吊针,左手有密密麻麻的针孔了,打了好几个月,数不清被打了多少针,至今还留了一些伤疤,不过不是很明显,没办法,那时因为右手的血管比较细腻不明显,每次打右手的时候就没法进行,针孔一扎进去就肿了大苞,护士见状也就不敢进行下去,只能又换为在我左手上打吊针。

后来,坚持吃药三四年了,这个病就是得坚持吃药才好。长期吃药很伤身体,特别伤肝伤胃,经常得复查。吃药吃得胃吐血都得吃,不能半途而废!医生说这药不能停,不能断断续续!只能开些缓慢胃疼的药给我配合使用。真不愿回忆起来曾经的这种痛苦日子......

可如今这事已过去10年了,感觉自己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一样”。

事情已过了,我现在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就是因为当时想太多了,当时的情绪也太悲观了,那时我的世界总是太消极了……

前几年又突然冒出了颈椎病,一直很不重视这个病,因为当时不是很严重,感觉不明显。现在却越来越严重了......原因是做了八年的财务工作,一直是时间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怪自己平时不爱运动,长年累月,累积下来,得了这个颈椎病。

颈椎病也特别痛苦,现在每天特别疼痛, 但是还是要面对生活与工作。看书、写作都觉得是很痛苦的事情,又开始焦虑。

自己一直都处在焦虑的状态,一直一直都很忧虑,很担忧,又觉得身体总是不好,总是担心哪一天会倒下,而且又十分的迷茫,真的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才适合。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也许什么工作都做不好,生活也过不好。

今天看完了这本书之后,觉得还是得摆正自己的心态,心态是最重要的,不管过去如何?未来如何?还是要面对,先过好现在!

现在一定要以乐观的精神去对待每一天,迎接新的每一天的到来。因为你还不至于到死的那一天,起码你现在还活着,有什么好忧虑的?有什么好迷茫,有什么好焦虑呢?

常言道:“反正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呢?”

从现在开始,自己还是停止忧虑吧,停止悲伤、好好的活下去……

愿你自己能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的余生,温暖他人!……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作者:卡耐基

《停止忧虑,你的人生可以改变》

本书的精彩原文内容如下:

一个人如果总是对往事耿耿于怀,或者对未来忧心忡忡,或者对别人的话思前想后,陷入过度忧虑状态,将不利于身心健康。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他就很难取得成功。可以说,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

忧虑就像不停地往下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水,通常会使人神经失常以至自杀。

如果你长期忧虑下去的话,你总有一天会得最痛苦的病症——心绞痛。

没有什么会比忧虑使一个女人老得更快。忧虑会使我们的表情难看,会使我们咬牙切齿,会使我们脸上出现皱纹,会使我们总是愁眉苦脸,会使我们头发灰白,甚至脱落,忧虑还会让你脸上出现雀斑、溃烂和粉刺。

忧虑会腐蚀你的青春,是女人容貌的最大克星,拥有一份好心情就是最好的天然化妆品。

“恐惧使人忧虑,忧虑使人紧张,从而影响到人的胃部神经,胃液分泌紊乱,引起胃溃疡。”

曾写过《神经性胃病》一书的约瑟夫·蒙泰格博士也说过同样的话。他说:“你吃的食物不会弓起胃溃疡,引起胃溃疡的是折磨你的心事。”

忧虑还会造成龋齿。威廉·麦格纳格尔博士在全美牙医协会的一次演讲中提道:“焦虑、恐惧等产生的不快情绪,可能影响到人的钙质平衡,使牙齿容易受蛀。”

最能使你轻松愉快的是拥有健康的信仰、睡眠、音乐和欢笑。

    ——相信上帝。

    ——学会健康的睡眠。

    ——喜欢动听的音乐。

    ——乐观地看待生活。

    健康和欢乐就会属于你。


著名的心理学者哈里·赖文生博士谈到我们对自己将来的光明前景的期待的问题。他说,我们总是尽力使每一件事尽善尽美,因为我们希望能活得更像心目中的自己。但在实际状况与自我期望之间总是有一段距离,这距离就是引起压力的根源,也称为自我的压力。因此,理想中的我是导致潜在问题的原因。

记住,你的生活与忧虑无关。

桃乐塞·迪克斯说:“我曾遭受过极严重的贫乏和疾病痛苦。人们问我如何渡过那些难关,我总是这样回答:‘我既已度过昨天,就能熬过今天。’我不允许自己去猜想明天将发生什么事。”

一个人实在没有必要把他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争吵上。如果那些人不再攻击我,我也就不再记他们的仇了。”

你的人生取决于你的思想 。

诺曼·皮尔说:“你所认识的,并非真正的你;反倒是你心里想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人。”

活了半百,如果我真的学到了什么,那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能带给你平安”。

伟大的法国哲学家蒙田把下面这句话奉为圭臬:“伤害人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他对事件的看法。”而对事件的看法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快乐并不是不快的缺席,”伦肖说,“它是一种善待自己的能力,不管你感觉如何。

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言,快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尺度。我们用它来丈量生活的品质,丈量我们喜欢生活的程度。

安吉罗·派屈写过13本书,还在报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儿童训练的文章,他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还有一半以上是未醒着。我们只运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独特的自我,为此而高兴吧!善用你的天赋。归根究底,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

爱默生在他的短文《自我信赖》中说过:“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忌妒是无用的,而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自家的玉米。上天赋予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当你自己努力尝试和运用时,才知道这份能力到底是什么。”

给你一亿元交换你的双眼,如何?两只脚值多少钱?你的双手呢?听觉呢?你的子女?你的家庭?算算你所拥有的资产,你一定会发现,即使给你世上所有的财富,你也不会愿意出让自己现在拥有的这些。

叔本华说:“我们很少想我们所拥有的,却总是想自己缺失的。这种倾向实在是世上最令人不幸的事之一。它带来的灾难只怕比所有的战争疾病都重大。

约翰逊曾说过:“能看到每件事情的最好一面,并养成一种习惯,这真是千金不换的珍宝。”

罗根·史密斯有一句智慧之言:“人生有两项主要目标,第一,拥有你所向往的;第二,享受它们。只有最具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第二点。”

热忱,可以保养灵魂,培养并发挥热忱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对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加上火花和趣味。

勇于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和悲剧,运用意志力,做出勇敢的样子,必能以勇气取代恐惧,并最终走出悲伤的阴影。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都能忍受灾难与悲剧,并且战胜它们。

这段包含哲理的话仅有29个字,却经历了几个世纪,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烦恼,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

眷恋过去,生活在回忆中,或者杞人忧天,生活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或忧虑中,都会使我们丧失生活的勇气,伤害我们的人生。

你面临忧虑,最好的捷径就是应用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分三步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1)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状况是什么?”

    (2)如果你不得不如此,你就做好准备迎接它。

    (3)镇定地想方设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认识不清、困惑不解是使人产生忧虑的主要原因。世人之所以忧虑,大多是因为对引发忧虑的事实缺乏了解,进而胡乱猜测,最终妄下结论所产生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以理性、客观的姿态,竭尽全力去查明事情发生的真相,那么他的忧虑将会在理性之光的普照下消失无踪。”

工作究竟是令人沮丧的辛苦劳作还是愉悦我们灵魂的乐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内心对待工作的态度。

爱德蒙·伯克说过:“永远不要陷入绝望。但是如果你产生绝望情绪时,就去工作。”

建议你准备一个本子,在上面记上自己喜欢或能振奋自己的诗歌或名人名言。当你感到沮丧或精神颓废时,翻翻这个本子,也许心情会好一些。

德莱塞说过:“如果人想从人生中得到任何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

每当悲伤困苦来袭的时候,我们都会潜意识地想要改变外在的环境抑或是事件的本身,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外在的环境也好,事实本身也罢,就连自己的这具身体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唯一有把握改变的就是自己的观点。看进自己的内心,解放自己的心灵,我们才能真正地逃脱自己的牢笼,得到自在解脱!

朋友,如果你被人批评,请不要恼怒,那是因为批评你会给他一种重要感。这也说明你有成就,而且是被别人注意的。很多人凭借指责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来得到满足感。所以,请记住:“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自我完善的实现依赖于对优点的发挥,取长补短,而不是整天惦记着自己的缺点。要学会喜欢和接受自己,首先必须挖掘自己对缺点的包容之心。包容不代表我们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然后躺在床上睡大觉,而是明白人无完人。对别人求全责备是不公平的,要求自己完美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本位。

爱默生有一句很精辟的话:“当你觉得安全时,厌烦也会随着滋生,它是一种不安全的征兆。”因为那些在生活中选择了比较安全、没有风险道路的人,其实也是选择了平庸。他们的生活缺乏冒险与激情,缺乏创造与新意,因而他们也就很难获得成功与满足作为回报。

而对于那些选择了不断进取和攀登的生活道路的人来说,生活永远充满了挑战与刺激,几乎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焕发生活的热情与创造的欲望。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如果我觉得厌烦,我想那肯定是我自己的杰作。”记住这句话,如果你觉得厌烦,那是你自己令自己厌烦,一切问题都源于你,一切改变也只能依靠你。

罗马政治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可见心情会决定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不幸和挫折,当你面临这种处境时,不如面对现实,积极解决,随着时间的消逝,你就会走出困境与不幸,那么何必将自己那颗跳动的心紧闭,让自己的人生陷入痛苦与不安呢?

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赢取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是老生常谈,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即使你读过各个时代很多伟人写的有关忧虑的书本,你也不会看到比“船到桥头自然直”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更有用的老生常谈了。

布莱克·伍德(C.I.Blackwood)(人们所担心的事情,99%不会发生,既然如此,那为不会发生的事情而整天忧虑不是很愚蠢吗?)

阅读历史吧,试着将你的眼光扩展到一千年之远一从永恒的观点来看,你将会发现“你的”烦恼是多么微不足道。

凯瑟琳·哈尔特(Kathleen Halter)(只要没得重病,没有伤痛,还能走路、吃饭,你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只要还活着,你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愿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人能停止忧虑!你们的人生将可以得到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