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如何引出恰当的好问题
《学会提问》一书,作者尼尔·布朗与斯图尔特·基利,是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经典读物。并不是说简单的提问,而是提出好问题,提出另类、有意义的问题需要斟酌学习。本书英文名原为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也就是学会提出恰当的问题。
本书从学会提出好问题开始,也就是从批判性思维开始,关于批判性思维,在西方就比较重视培养。记得在大学时候,我们英语老师就比较喜欢“Critical Thinking”这个词,从对事物的质疑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避免盲从。
要激发批判性思维,在聆听事物和阅读的时候,要对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进行系统的评判,这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如今网络发达,往往很多网络文为了迎合大众吃瓜心理,往往对一些事实断章取义,没有系统性的报道或者仅截取其认为大众所喜好的内容,很多人也道听途说的,听风就是雨,这就是缺少批判性思维的表现。所以在个体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时候,容易滋长谣言的诞生。
而从个体到大众,心理更容易被煽动,勒庞《乌合之众》一书,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所以在网络社会,网民也是一个群体,容易被一些思想或情绪带偏,而作为个人,就更需要保持理性,保持批判性思维,多从其他角度思考,而不是一味情绪化。
有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一种是海绵式思维,一种是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意为类似海绵放到水中一样,充分吸收水分,对待思维也是,尽量去吸收更多的信息,信息接收的越多,越能体会到世界的千头万绪,越能对获取到知识后进一步开展更深沉次的思考。海绵式思维相对而言,比较被动,就是被动的接受外界有现成的信息和观点来充实自己,对待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有取舍。
另一种是淘金式思维,相对而言,则更为主动,自己去选择该相信什么和忽略什么,做出取舍。例如看书,带着问题,带着你自身的态度的读书,去获取你所需的内容。这种方式更为积极的参与进来,更有互动性。
海绵式思维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更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互动。两种方式都各有优劣,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互补是最好的。
本书比较有意义的是提供了多种例子来训练批判性思维,也让人感觉到确实生活中有些事情确实只要多去思考就会冒出很多有趣的新发现来。
我们从小的教育里都是觉得师者、长者所说就是对的,小时候觉得从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教条,也很少去质疑老师,甚至没有质疑这个概念。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欠缺,导致一些小孩很多新奇的想法或者个人创作得不到舒展,被抑制住。如果在小时候就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那小孩成长定更有个人想法,长大后也更具有创造性,更具创新能力。
广东的两所985高校,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用的校训几乎一致,唯独华工校训少一词,中大校训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华工校训为“博学、深思、明辨、独行”。作为华工一名弟子,感觉遗憾,华工少的“审问”一词,而恰恰是审问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一面,对待事物如何能批判性的提出疑问来?本书强调学会提问,也就是有没有能力提出好的问题来,或者对待事情抱有应有的怀疑态度,进而更科学全面的了解事情。
多抱批判性思维,在遇到一些报告,一些文字,一些评论的时候,先不要着急立马跟风加入网民队伍,或者进入批斗群体。或许多些思考能减少盲从的风险,例如一些标题报告:40%的大学生饱受抑郁质的折磨!似乎都是吸引眼球的文章,如果不加思考还真容易信了。但是如果先想想,这数据究竟从哪来的,调查了哪里的大学生,群体有没有代表性,等问题。想想:在对这样的数据做出反应之前,先从其他角度问问这数据怎么来的。
如果一直加强对思维的锻炼,不仅可以避免盲从跟风,遇事减少慌乱。还能加快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提供更有建设性的方案来。有时间的朋友,不妨一读。
与本书类似的书籍还有《批判性思维》、《思考的艺术》、《专注力》、《逻辑思维简易入门》、《批判性思维工具》、《决策的智慧》、《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其他阅读:
广学君
阅读号 : V-learning
孜孜走在拆书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