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40 | 仁者,自然美好

2019-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天立程思文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愤青一通后,孔子还是要摆摆道理,“人如果没有了仁,将如何运用礼呢?人如果没有了仁,将如何运用乐呢?”

孔子说话言简意赅,语言结构一般常是吐纳式的慢二、慢三式,对比和比较式。“仁”是孔子提倡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是整个儒学的核心思想。

“仁”好比车轮的轴心,是本质,而“礼”是现象,“乐”也是现象。“仁”是原生状态,哪怕小人也有羞耻、怜悯之心,只不过有所偏离“仁”而已,回归正途,没有差池,善莫大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必定有内心及言语表情、仪态形体,形成一种规定的动作,便是合乎于当时的“礼”。好比尊师礼、孝敬礼,都是仁的表现,是表达一种敬意,所谓“敬礼”,有敬才有礼,有敬才不是无畏。偏离了“仁”一看便知,“三家权臣”从前两事观之,他们的内心早就没有“仁”。已是麻木不仁了。

2019年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一片中国红,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民众挥动小红旗,迎接国庆阅兵,便是礼;歌舞盛世,一台节目,便是乐。阅兵既是庄严的对先辈、前辈的一种礼,也是显示国威强盛的一种礼;当《 我和我的祖国》在世界各处唱响时,既是对生活美满的一种乐,也是和谐社会呈现的一种乐。

正推反推,由表及里,守住最核心的,跟着时代跑,都可以演算与验证,仁者爱人,自然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