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财富效应深度解读 ——科技的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老话还是应该听一听的。不单在现实生活中如此,在加密货币的领域里,也通过牛熊交替反反复复的给我们上了一课。
第一次财富效应
如果是早期进入加密货币圈子的伙伴们,可能你还记得2013年末到2014年第一次比特币暴跌的情况,比特币在短时间暴涨之后进入暴跌。Coindesk数据显示,2013年11月,短短几天时间比特币的价格从200美元左右暴涨至1125美元,随后便开始下跌,到2014年末,比特币的价格在300美元左右。
这一次的暴涨暴跌的原因,来源于比特币的价值发现。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人发现了比特币的暴富机会后,纷纷踏入区块链圈子中来。
生产者(程序员们)通过改善比特币技术痛点带着铲子淘金来了,发行莱特币、狗狗币、达世币等山寨币增加供给;
消费者(投资者)一边憧憬着区块链技术的未来,一边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蜂拥而至。
短期内的加密货币市场的供给不足裹挟着去中心化、自由、匿名、未来货币这些新鲜而迷惑性的概念一路狂奔。
甭管山寨币也好、空气币也罢,都被无数人簇拥,因为这个时候的加密货币市场种类太匮乏,再烂的产品都比没有好,只要出个币就不用担心没人买,就不用担心币价不涨。
经济问题最终还需要经济学的手段来解释,暴涨一定是供给小于需求,暴跌一定是供给大于需求,至于需求和供给是如何来的,这是个社会问题。是供给刺激了需求还是需求刺激了供给也很复杂,毕竟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还没有被解决。
总之,最终的结果是,在短期的暴涨后,需求萎缩,供给由于惯性的作用还在不断加大,暴跌就在所难免了。
可以说这一次的暴涨暴跌是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的第一次认可,给全社会带来的财富效应。
第二次财富效应
2014年、2015年,比特币的价格一直在300美元左右徘徊,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开始缓慢上涨,直到2017年下半年开启了新一轮暴涨,直冲两万美元。
这次的财富效应来源于智能合约的价值发现,智能合约,代码即法律、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强制履约给大家带来的冲击在媒体的作用下无限放大。
很多的项目从以太坊本身拥堵、手续费昂贵等问题着实,进行改进,供给大量出现,更多的应用链,从某个领域出发提供区块链的解决方案。
与第一次不同的是因为以太坊智能合约的作用,1CO变的更加便捷,写本白皮书,发个ERC20代币就可以圈钱了。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了些。
其中火爆的程度从区块链从业者的工资中可见一斑,需求刺激了老板们疯狂的投资区块链,而大量的项目需求造成大量的程序员空缺,区块链工程师的工资也开始一路狂飙,区块链程序员收入是要比普通程序员工资高上好几倍的,很多程序员开始不断的涌入区块链产业进行“淘金”……..
相似的故事总有相近的结局,好景不长,加密货币网站coindesk的数据显示,比特币的价格已经从2017年12月16日19343美元一路下跌至2018年8月15日的6270美元,跌幅达68%。以太坊从今年1月的高点1316美元跌至8月16日的296美元,跌幅达78%。
下一次财富效应在哪
不管第一次比特币山寨币的爆发,还是第二次智能合约ERC20代币的爆发都是新的科学技术受到市场认可所带来的,除了财富的增长和损失所带来的欣喜和懊悔外,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比币价涨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科学技术不单单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收获财富的工具。
除此之外,如果实在懒得去学习,佛系屯点比特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