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那些不谈钱的姑娘,才是真的娶不起
小文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幼时被寄养在外婆家,父母几乎没怎么去探望过,就算去了,也不是专程去看小文,小文的妈妈只是回娘家探亲。
妈妈看到小文,也不会抱她,就像是看到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礼貌又生疏。
因为,这女儿他们是打算送给小文舅舅当孩子的。
所以,也不打算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感情。
小文从小就懂得,自己是个没爹妈疼的孩子,比起其它孩子,她显得自卑又敏感。
后来因为小文父母经济和时间都比较宽裕了,小文妈妈又把小文带回自己身边抚养。
但比起从没离开过父母的姐姐和弟弟,小文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外人,跟这个家里格格不入。
最主要的是,年幼的小文无论走到哪里,左邻右舍总会说:“这孩子本来是要送人的”。
每次听到这句话,小文就会偷偷躲起来哭一次。
在很长时间里,妈妈依然偏心姐姐和弟弟,姐姐和弟弟之间也总是显得比小文更亲密。
她,像一个闯入者。
缺爱的环境,始终寄人篱下的悲凉感,让小文倔强又自卑,敏感而脆弱。
这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这份伤害并没有因为她的成长而褪去,而是蔓延到了她今后的整个人生。
它潜藏在她的灵魂深处,像只恶兽一样,驱使她去不断的寻找爱,以喂饱她缺爱的灵魂。
她是个优秀的女孩,成年后,在省内一所重点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考进政府部门工作,轻松又体面。
她要通过不断的让自己变得优秀,来剔除骨子里的自卑和敏感,来强大那颗脆弱不安的心。
她以为自己做到了。
她确实没小时候那么自卑敏感了,周围人也更加尊重她。
她以为她通过自己获得了重生。
这一切,在她结婚后被彻底宣告失败。
她参加工作不久,因为清秀的外貌,较高的学历,体面的工作,获得了不少追求者的青睐。
这里面不乏各方面条件都优秀的。
但只有一个人,用她最渴求的东西追求她。
那便是持续的关注,呵护与爱。
这对她是致命的。
物质对她也有吸引力,但不及这些东西致命。
她深陷在这份爱里,这是她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这样被重视。
她跟那个男人结婚了,虽然他没有房也没有车,她要跟着他从零开始。
她就这样过滤掉了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男人,跟着让她沦陷的那份爱走了。
比起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满足对她来说更重要。
人嘛,匮乏什么,便渴求什么,一如她。
可爱终究是个昂贵的东西。
在婚姻里,得到物质比得到爱要简单多了。
那些在婚姻里渴望爱的姑娘,最后都失望了。
因为一时的输出爱容易,持续输出爱就难了,而一个人一生都对另一个人输出爱,却基本不可能。
婚后,她还想像从前那样,得到男人的关注和宠爱。
却一次次,都因为她的这份需求而吵架,男人觉得她作,更被她这份渴求压的透不过气来。
但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索取爱。
哪怕她知道那样会被嫌弃,会让婚姻面临危机。
比起婚姻里的无声和疏离,吵架都似乎更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一旦感觉到被对方疏忽和遗忘,她就会陷入焦虑和不安当中。
这份焦虑和不安迫使她去不断的联系男人,向男人讨要关注和爱。
哪怕男人被逼的忍无可忍,继而将愤怒全部洒向她,无底线伤害她,一次又一次,她也不会有所改变。
她无法控制自己。
她无法在一段没有爱的关系里生存,那种焦虑和不安会令她窒息。
而吵架能让她得到适度缓解。
很多人劝她,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大家都是这么过的。别要求太高。
只有她知道,她无法和自己和解。
她的作,她自己也无法控制。
或许吧,遇到一个能长久爱她的人,才是最好的解救办法。
而遇不到,她的婚姻就注定是悲剧。
有句话说的好,那些不要彩礼不要房的姑娘,她们要的东西,比彩礼和房子更昂贵。
物质终究更容易被满足。
爱,才是最稀缺的。
那些破裂了的婚姻,本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因为真的无路可走。
人真的无法和自己和解。
原生家庭造成的匮乏,在伴侣身上若得不到弥补,于婚姻,便是绝症。
只有死路一条。
那些歇斯底里的怒恐,那些彻夜不眠的夜晚,没人知道,是真正的那个自己被匮乏撕扯。
她才是最可怜的人。
因为她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所以注定一生都在寻找。
而婚姻,便是她最大的劫。
愿所有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都能遇到填补她的匮乏的人。
若婚姻是劫,也要勇敢走出来。
往后余生,善待那个曾经被伤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