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千金碎琴 奈何幽州台上热泪横流

2020-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璇冬冬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出生庶族地主家庭,家庭殷实,祖辈习儒,又喜求仙问道。西汉陈平是陈子昂二十八代世祖,曾辅佐过汉高祖刘邦,因此陈氏家族本就有拜相封侯、建功立业的传统。

陈子昂少时纨绔,放荡不羁,喜欢与一帮游手好闲之辈玩耍。后来到县学游玩,耳闻目睹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羞愧难当,遂立志发奋读书,求取功名。二十一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入长安深造学习。殊不知这个青年才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雄心万丈,立定要跻身仕途,发扬陈家历代的经世之学,终于考中了进士。

有一天,他在城中闲逛,看见路边一群人正围着一个卖琴的人,那把胡琴样式一般,价格却不菲,宣称价值百万。众人都不敢轻易下手,难以分辨这琴的优劣。陈子昂立刻上前把胡琴买下,众人都吃惊地望着他,问他为何愿意买。陈子昂说,我精通演奏胡琴,这把琴我一瞅便知道是把好琴,你们如若不信,明日过来我定为大家演奏一曲。

第二日,陈子昂宅子里便聚集了许多人,都想来听听这价值一百万的胡琴能弹出什么曲子来。众人翘首以盼,陈子昂举起胡琴,语调高亢地说道:“我叫陈子昂,是四川人,身上带着百万篇诗文,四处奔忙,却无人赏识。京城里的人们,宁可关注这百万的低贱乐器,也不关注我这个人。”说完,把手上的胡琴用力摔在地上,砸的粉碎。众人惊呆了,纷纷拿起陈子昂分发的手稿文章,阅读起来,果真文采飞扬,一时间名遍京城。被人四处传抄,街头巷尾诵读不息。

684年高宗驾崩,陈子昂写了一篇《谏灵驾入京书》,上书认为从洛阳去长安,路途遥远,劳民伤财,不如就近安葬在洛阳。受到武则天的赞赏,立马召见他前来问政,他从容应答,见解独到,武则天非常满意,任命他为麟台正字。“麟台正字”,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秘书局官员,专管国家机密文件。

官职虽不大,却紧挨中央,提升的机会比较大。他年纪轻轻得了平台和机会,按理说可谓春风顺遂,壮志飞扬的大好前程。为何,后面孤独隐退登上幽州台,写下千古绝唱。

武则天时期,正是大唐王朝走向兴盛的路上,武则天对文人相当地器重,让那些饱腹诗书、才华横溢的人有机会施展他的抱负,有人得到朝廷重用,有人没有被提拔,都是家常便饭。机遇时而有,路途却坎坷曲折,王勃有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道:“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说的就是我们天天奔波在路途上,就为了谋个一官半职。就连当年游历各国的孔子,都报国无门。陈子昂,是幸运的,终究被他的君主所青睐。

武则天一开始非常赏识陈子昂,对他的谏言多次表示赞扬,可为何后来却疏远他呢,我觉得,有如下几个原因:

| 祸从口出 屡犯君威

陈子昂直言敢谏,多次在奏疏中向武则天提出,“太平之化”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宽松为本的儒家仁政思想。可武则天依然是内用刑名,外示儒术,信用酷刑。有一次终于惹恼了武则天,罢免乐他的官职。在罢官时期,陈子昂也不忘给武则天上书,后来被判为“逆党”陷于监狱之中。历经一年时间,才官复原职。

| 得罪位高权重的上官婉儿

在684-686年,他在文学艺术上提倡革新,主张“汉魏风骨”,反对曾在当时掀起了一股热浪的上官体诗,将矛头指向上官仪。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时年三十三岁的上官婉儿登上政治舞台,得到武则天的器重,大权在握,大力推广上官体诗,从此陈子昂便成为上官婉儿的眼中钉肉中刺。从此陈子昂在官场受到更多的排挤,甚至受到奸佞之人谗言陷害,居职不乐,人微言轻。

| 武姓家族势力作威作福

武则天登基称帝以后,把整个武氏家族推到了了政治舞台,先是任命武承嗣为宰相,而后又重用武三思等人,再是武攸宜,中央政权里全是武姓家族势力,她想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力,压制李唐皇族。

公元696年,北部契丹攻陷颍州,武则天委派自己亲侄子建安王武攸宜,任命大将军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此武攸宜出身亲贵,无谋略,不通军事,致使前军陷没,军心大受影响。陈子昂焦急万分,向武攸宜多次进谏,言辞恳切,可武攸宜全然不听。后来只好请愿,自带兵冲锋陷阵,这让武攸宜更加勃然大怒,贬黜了他的官职,只负责管理文书。

陈子昂壮志未酬,心力交瘁,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登上蓟北楼,感叹心中的郁愤之情,失意苦闷泪如雨下。写下著名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就在他侧身穷乡僻壤的居丧期间,武则天的侄子、权臣武三思指使他老家射洪县令段简罗织他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

陈子昂本身骏烈的性格

史书这样评价陈子昂:“褊躁无威仪。”意思是说,他的心胸比较狭隘,性格比较偏执。他眼里容不得沙子,他认定的事情必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一步步成为他人的眼中钉。

小结

武则天对陈子昂确有知遇之恩,她成就了陈子昂,同时也是武则天那个时代扼杀了陈子昂。人在官场,敢言直谏,一片忠心要选对时间和火候,落下把柄于小人,深陷其中太不值得,更何况处于竞争激烈人才济济的唐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