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扎记3-注意力
最近一直在看苏彦捷编撰的发展心理学,里面有一种观点,人们认为注意力缺陷是一种病,需要积极介入矫正。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人们通常所说的注意力不集中,至少从我接触的家长口述的情形来看,他们更是在指孩子坐不住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写作业这种具体的情形。我想这未免狭隘一些,我想从另外的情形来拓宽一下人们的思路。
英超联赛里有一个极其出色的中场大师叫德布劳内,NBA联赛里有一个出色的控球后卫叫哈登,尽管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风格迥异,但是他们都是球场上的指挥官,他们都是球队的神经中枢,在球场上他们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帮助球员梳理球队的进攻思路,每场比赛下来他们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注意力是分散的,球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他都必须需要要注意到,毕竟球场如战场,机会瞬息万变。也就是说他们的注意力模式不是某个人,某个时刻,而是整个事件的整体。具体来说,我们不是要大脑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而是从我的经验来看,我们会经常经过判断是否来研究自己该做什么,从而会犹豫,严重的话,就会产生巨大的焦虑感。我们真正要让孩子做的就是减少这种策略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反复的判断所带来极差的情绪体验,充分享受做事情的乐趣,至于做一件还是做两件,根本无关紧要。其实,与其说是注意力,我更愿意用心神合一来沉浸式学习工作来描述这一切。并且人们能够保持这样的状态越长,在不超过工作强度的情况下,人们越能游戏人生,越能从这种体验到快乐,那么这种美好的体验会帮助他们主动参与重复这样的事情,正向循环的起点就这样被打开了。这个时候督促是多余的。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采取强硬的方式让孩子坐在那里学习,这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这是呆板而又刻意的,至少我敢说这绝对不是最佳的方式,而且这样做的后果,孩子反而会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他没有任何的动力,去真正地了解其中的原理和奥妙,也就吸收不了知识。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继续深入探究下去,我们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让孩子这么早静下来读书写字,这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的价值观导致的,是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导致的,是人们想通过教育换取上升渠道的资源导致的,这不见得有科学依据。大家自己也会发现小孩子是生动活泼充满能量的,他们坐不住才是正常的,所以与其让他们学习,我倒觉得不如先让孩子多多参加运动,可以培养他在参与运动过程中的专注力,然后逐步地引导他去将这种专注的模式迁移到学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