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红色老兵镇
1949年12月5日,1803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官兵从阿克苏出发,经过18天的艰苦跋涉,行程790多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于12月22日胜利解放和田,开创了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一“死亡之海”的奇迹。这次行动,中央嘉奖称“创下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1956年,一纸"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电文,把这些老战士永远留在了这块土地上。2014年9月这封电报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故事的名字叫做:一道命令执行一生。“沙海老兵”从此脱下戎装屯垦戍边,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沿,和田地区墨玉县绿洲北缘一个叫夏尔德浪的地方,成立了十四师四十七团。
图片发自现场在这里传承着红色的革命基因,展览馆的墙面上,那一幅幅发黄的照片,一件件尘封的实物,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记载了老兵们七十年如一日,忠诚、爱国、奋斗、奉献的故事。
“没有无缘无故的岁月静好,背后都站着无数人的奉献”。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正赶上祖国繁荣发展,自己的生活也一天天好了,对现在美好生活更多地思考未来,很少认真去想,为什么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第一次到四十七团,心潮起伏。听到老兵们的故事,一次次泪下,一次次感动,"永不换防,永不转业,戍边疆。”
老兵季玉亭,多年前他得了严重的肺心病。他1990年去世。临终前,他对老伴嘱咐了3件事:第一件,替他向党交最后一笔党费;第二件,把欠医院的医药费还了;第三件,团里现在还很困难,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老伴点头应允,季雨亭才安详地合上双眼。
沙海老兵杨世福说,“老兵们军装脱了,可军魂未丢;人走了,但军魂未走!大家把骨头埋在了大漠,把忠诚献给了祖国,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曾经是军人,作为军人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要对党绝对忠诚。”
现在,健在的沙海老兵仅剩3人。解说员张园说:“我父亲是进疆的安徽支边青年,他把青春奉献给了四十七团这片热土。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让我留团,父亲一直给我做工作,说大学毕业生都志愿来这里建设边疆了,我们自己培养的大学生更要回来建设家乡。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我回来了,就一直在纪念馆讲老兵故事,一晃4年过去了。四十七团是我家,我在这里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我讲父辈的故事时带着很深的感情。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沙海老兵的故事,让每一位参观者都不虚此行,就是我对沙海老兵精神最好的传承。”老兵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诚。
图片发自现场2019年,四十七团挂牌老兵镇,今天的团场荒漠变绿野,红色基因引领红色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吸引无数游客。
面对庄严的纪念碑,相信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唤醒你内心的思考,忠诚源于信仰,美好源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