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文/入户锁门
媳妇给在网上给孩子买了一块中国地图的磁力拼图,是那种有底板的,底板上用拼音标注了各省和直辖市的名称。诺诺玩吧,她还有点小,寻思着反正大闺女正好也要学地理,也让她熟悉一下我国各地的形状。就给她稍微的设置了一点难度,在一个没有提示的白色底板上把它拼完整。
看着她一点一点的拼,用了得有十多分钟才把它拼完,我也不禁技痒。心想,当初老子上学时,各省和直辖市可是烂熟于心的,于是夸下海口:“就这东西,给我三分钟看我把它搞定。”
让小度来了个三分钟计时,可是实际一上手,结果非常打脸,整整花了不到十分钟才把它拼完,自然引得闺女和老婆的一阵嘲笑。
虽然败了头阵但想着还要找回面子,就又演习了几次。结果,又重复了五六次以后才终于真正的三分钟以内拼完了。
回头反思一下这件事情,为什么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结果却大大不同于预期呢?
其实这并不奇怪,一定是有些东西被我们忽略掉了。
第一,我们常常错误的估算时间。
在时间领域有一个与墨菲定律同源、貌似悖论的侯世达法则——二倍时间或三倍时间法则。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实际花费的时间往往超过预估的时间。就算是我们在做计划时,考虑到这一点结果还是一样。
第二,我们常常过高的估计自己。
真实的自己和预期中的自己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而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过高的估计自己,不论是在能力或是外表。这也是为什么镜子中的自己往往比现实中的自己显得更好看的原因。别人眼中的你、预期中的自我、真实的自我、自我感觉中的自我这四者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
自我感觉良好,这是心理学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自我感觉往往比真实自我要好。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所以才会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一著名论断。甚至我们要花一生的时间,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才能区分开现实的自我与相象中的自我。
第三,熟能生巧
这其实就是积累,经验来自于哪里?就是重复。就拿我拼图这件事为例吧,第一次花了将近十分钟,第二次六七分钟,第三次四分钟,又练习了两次就能在三分钟以内完成了。其实每一次都是一个经验的积累,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尚且需要反复练习,那么像弹琴、书法等等高级活动,更是如此。
再复杂一点的比如投资也是如此,个人成长更是如此,所以不要忽略复利的力量,每天进步一点点,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有时候我们察觉不到进步,是因为这些进步或许是微小的,或许是我们没有注意总结经验,用错误的方式去重复,或者说在重复以往的错误。
总结一下,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注意三点:
一是留下足够的时间,事情往往比想象的复杂;二,不要高估你自己,就算你在对某件事已经非常熟练也不行,像《80天环游地球》把时间控制的这么精确属于小概率事件;三,注意积累经验,让自己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