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超级饺子里,藏着人生智慧
前几天,小妹在QQ里发了个视频,说,这像是母亲当年煮的超级饺子。
视频里,一只个头超大的饺子占了半个锅,母亲当年的饺子是一只一碗。
01
那一个周末,不记得是什么原因有好几样菜剩了下来,生的,每样都不算多。那会没有冰箱,也极少有剩余的菜,不管是生的还是熟的。母亲闪过的念头是,做饺子。将木耳、菜梗、萝卜、油腐、葱剁碎,还有一点点精肉,拌好馅。面粉所剩无多,所以,母亲便做超级饺子。饺子做得越大,️越省皮儿。
碗大的饺子摆在案板上,很神气;它们在锅里抖动着,很霸气;舀进碗里,一只一碗,一碗一只,很大气;端着这样的饺子,很豪气;吃进肚子里,很美气。
母亲擅于有什么,用什么,并且用好。瞧,她用剩下来的食材给我们制造了一份周末的欢悦。
母亲做超级饺子的时候,我们还小。那个年代,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买煤油要煤油票。什么都是凭票供应。但我们的母亲总能有办法给我们的生活制造亮色和惊喜。
比如,她的闺蜜在车缝社,可以把布碎带出来。母亲把布碎裁成三角形,攒得差不多了,晚上就用缝纫机拼小三角,做成小枕头、大枕头,小被子、大被子……小枕头上还镶了花边。我们三姐妹就枕在枕头上做公主梦。
比如,那会我们的外套,母亲一定要做成娃娃领,并且衣领、口袋会镶上精致的花边;那花边不用另外买,就是裁下来的布碎。同样的布料,多了一点细节,我们就多了许多自信。
比如,大人劈木柴发现有雪白的木柴蛆,我们小孩有时会抓龙虱来玩,这两样东西,母亲都能变成美食——煮菜前,放进热油里炸一下,便是香喷喷的餐前零食。
比如,一把不能再用的铁锹,母亲把它插在院墙上,上面一只她上班的药店淘汰的瓦罐,种上一种叫“日日新”的花儿。于是,院子里日日都有一抹娇艳的粉红色在绽放。
现在回想,觉得母亲是魔术师一般,让我们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并不觉得自己困窘。
母亲的智慧在于,不甘于现状,但并没有好高骛远,她只是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资源,将生活原有样子改变。
02
后来,母亲不断运用她的超级饺子智慧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那一年,掀起了自建房子的热潮,大院里的职工一窝蜂到郊区买地建房,那其中,有人大张旗鼓地到处找人借钱什么的。母亲不动声色地向小舅舅还有她的好同事各借了一些钱,我们家也加入了建房大潮中。
当时,流行一种建材,水泥砖。自己买回水泥、砂石,再请人打。当时,也没有人做严格的预算。水泥砖打得多了。每块水泥砖是有两个大大的圆洞的,为了省料,也为了减轻房子的承重。于是,母亲决定,在楼梯那一幅墙,将水泥砖换个方向来砌,圆洞就成了楼梯的透光窗。如此,就不必另外打楼梯透光的花窗了。
那一年,小妹中考没考好,面临着没有高中读的危机。有一位高中校长,是母亲的闺蜜的亲戚。但以我小妹的成绩,断然进不了他的学校。母亲还是趁闺蜜进城走亲戚的机会,跟着走了一趟,拿到了那位校长的一张字条。我妈按照他给的姓名地址,找到了另一位校长,那所高中是新成立的,那会招生还不是电子投档,妹妹顺利地入读高中。
那一年,母亲50岁,退休了。她有药师证,于是办了营业执照,租下了一间小店,开起了药店。那会,还没有规定药店的面积必须不少于多少平方米,那会,还没有随处可见的连锁药店。有也不怕,就凭母亲在药店干了几十年积下的好口碑。
店员不是那么好请。母亲有个闺蜜,也是在药店做了几十年,也是退休了,赋闲在家。母亲便请她出山。都是老店员了,所有的一切,都是轻车熟路,老顾客也带了一拨过来。还缺一个人。我姨的大儿子,初中毕业,待业了好几年,也老大不小了,妈就叫他过来,打杂搬货什么的,发给他工资,何乐而不为!
母亲就是这样,不求远,只求近,自己有什么,就用什么,但尽量用好。
03
我是后来的后来,才参悟到母亲的人生智慧。虽然,只要轮到我做饭,我就可以习惯性地可以充分利用冰箱里的食材翻出各种新花样,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母亲超级饺子的智慧所在。
那一年,朋友撺掇我跟她合伙,投资一个培训连锁,我们在八小时之外做口才培训,当时还没有各种限制。她说她觉得我不做是浪费了。当时我也这么觉得。于是,钱投进去了,人也去参加培训了,老师也请来了。我和我朋友当然也要上课,我们也应该是业务的领头羊。
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真不适合。我脸皮薄,首先是要跟方方面面打交道,这个我不擅长;要厚着脸皮、不惜一切手段拉学生、争学生,这个我害怕。坚持了一个学期,我很负责任地和我的合伙人操办了期末汇报演出,然后退出了。
我突然醒悟了:我还是学我的母亲,有什么,用什么。
自己有什么,就用什么,用得好,也就够了。
八小时之外要做点什么,我还是写写文章吧。与时俱进,我也写新媒体文章,公众号的编辑颇为欣赏我。我还是玩玩声音吧,于是在几千份试音里被审音老师淘出来。
罗胖2021年跨年演讲的核心是:不求远,从身边找资源,从身边获得力量。我觉得,除了他演讲中举到的几个例子,母亲的超级饺子,早已经对这个核心作出了最生动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