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鸣凤之死
《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封建大家长制度下的悲剧图卷。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女性的悲剧。鸣凤是高公馆中一位善良、刚烈的女性。她要被迫嫁到老头家里作小老婆,但她既无法割舍对于觉慧的情感,也无法接受自己作小老婆的事实,于是便投湖自尽了。她用自己的死告诉了我们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微与其生存空间的狭窄。
鸣凤之死的必然性
鸣凤的死是必然的。其中既有她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他人,来自社会的原因。
自身原因:性格中的刚烈与怯懦,对爱情的渴求
鸣凤在得知自己要被卖给冯老爷做小时,便觉得似乎所有人已经知道了她要作小老婆这一决定。她感到了极度的悲伤与恐惧。但是她又不愿与老实、善良的黄妈交谈——因为她害怕黄妈劝她安分守己、顺从命运。鸣凤害怕的不是听到这些话语,而是因为黄妈在高公馆作了数十年的老妈子,她见证了无数丫鬟的命运,也深知单凭鸣凤的力量无法改变老太爷的决定。与其在反抗中落得一个凄惨悲凉的下场,不如顺从命运的安排——这是黄妈作为一位在封建社会底层打拼多年的一位劳动人民最朴实、也是最无奈的想法。鸣凤也深知自己的下场只能是这样,但鸣凤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她渴望追求自己的爱情,渴望得到与自己的有情人相同的地位。但,她终究无法与一己之力与整个社会的弊病抗衡,她终究也没有改变自己低微与身份的能力。但她的性格同样是怯懦的。他害怕自己最爱情的追求带来舆论的风暴,害怕自己的行为带来社会的毒打。她没有出逃的勇气,也没有向觉慧表达爱慕的果敢。即使她也并不想就这样被命运扼住自己的咽喉,也只好以投湖自尽——以这种她反抗封建大家庭、封建社会的唯一方法来实现与自己命运的抗争。这便是她既想改变命运,又懦弱无能的矛盾心理所致了。
他人原因:觉慧性格中的懦弱与自私
鸣凤在得知老爷决定让自己做小后,鸣凤曾去找觉慧交谈。但无奈觉慧忙于周报的编制工作,鸣凤并未成功。在后来觉慧得知鸣凤投湖自尽时已是为时已晚。觉慧真的不知道鸣凤作为一个下人最终的下场是怎样的吗?觉慧真的不知道鸣凤最终的命运是怎样的吗?觉慧一定知道。觉慧曾在花园中、在公馆内碰到鸣凤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觉慧接受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主张,但他也在此时并没有反抗老太爷的勇气。觉慧的反抗仅限于对大哥、对姊妹行为的鄙视与嘲讽。老太爷将他软禁在家中时,他也只好服从——可见,尽管觉慧极有个性、极有反抗思想,但觉慧仍无法反抗封建大家长的权威。这其中除了封建制度的原由,也有觉慧内心的懦弱与自私在作祟。此时的觉慧并没有对自己爱情追求的勇气与胆魄,他对鸣凤的爱也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并未付出实际的行动。只有当鸣凤死后他才想到去看望、去寻找鸣凤生活的印记——但这已经为时已晚。由此可见,鸣凤的死,与觉慧的自私与懦弱也是分不开的。
社会原因: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与剥削
从鸣凤之死可以看到,在高公馆内,对鸣凤卖给风老爷做小这件事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老爷和太太来说,丫鬟只是一件物品,可以交换、买卖,她们似乎是没有感情、没有生命的。由于封建社会中剥削者与压迫者对于底层人民普遍缺乏共情力与同情心,鸣凤只能服从。在封建的大家庭中,家长的命令即是绝对的权威。由此来看,鸣凤之死是必然的。
鸣凤之死对于其他女性的意义
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的丫鬟要么如黄妈一般服侍到老,要么给权贵做小,要么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与剥削中含恨而死。怯懦的个性只能带来自己无尽的痛苦。她的死,对于封建时代的底层女性的借鉴意义是显著的——女性必须为自己发声,必须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与生活。对于《家》中的其他女性来说也如此。只有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权威,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渴望,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就如同梅与觉新的爱情一样——梅与觉新都害怕追求自己的爱情带来的代价,都畏惧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留下的便只能是自己一生的遗憾与悔恨。鸣凤的悲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她的懦弱与命运的不堪是时代对于女性普遍具有的枷锁。在这种枷锁之下,她们普遍无法享有与男性一样的权力,无法抒发自己的一腔热血。对于高公馆中的其他丫鬟来说,这种枷锁带来的是如黄妈一样的卑微,如后来的婉儿一样的粗俗。对于小姐来说,这样的枷锁带来的是梅与觉新那样的爱情悲剧。鸣凤的死,对于当时各阶层来说,都具有借鉴意义。
封建社会中,如鸣凤的这类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被推入了社会的深渊。鸣凤是现代社会变革中的牺牲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样腐朽的家庭中、这样麻木的人心里,鸣凤以死为女性敲响了不自强便会葬身于时代的漩涡的警钟。这对于当时的所有人都是一种启示。这种反抗,便是时代变革的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