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该遵从内心(36)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540/5a05d5c65e99177f.jpg)
人到中年,自然而然的倾向于阅读一些描写中年人生活状态的文字,今天读到一篇《体面的中年,可以打败时间》的文章。其中列举了很多中年名人的生活现状。
高晓松新年第一天宣布《晓说》和一切视频节目,将于今年4月彻底结束,转而去开一个免费的图书馆。他不止一次说:“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需要有人来做这样的事情。文学和艺术应该变成一种悲天悯人的东西,而不是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掌握的东西。”
马未都,将所有的古董收藏全部捐出,一件不留,创办了中国唯一不花国家一分钱的观复博物馆。“裸捐”一出,所有朋友都来劝,但他心意不改:“我的钱够花了,再多也使不上,文物给我的快乐也到头了,那么这些文物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肯定比家里藏着更有意义。”他曾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
这些年来,老狼一直在远离人群生活。除了音乐,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生活本身。要么出去旅行、爬山、探险,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为此他去过非洲、还登过珠峰、爬过乞力马扎罗;许多人不知道这事,因为他不爱炒作。要么就在家看书、听音乐,他有很多藏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还对非虚构写作富有兴趣,并长期帮助独立音乐人解除疑难杂症。
2003年,事业将要到达最高峰的朴树,突然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不商演,不接受采访,一沉寂就是10年。2017年4月30日,朴树时隔14年回归大众视线,发布新唱片《猎户星座》,有乐评人发文:“在人们视野中消失10年,却仍让人无法遗忘的歌手,恐怕只有朴树一人。”
陈丹青因为2002年的硕士考生中,一位绘画成绩位居第一,却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陈丹青向学院通融未果。2004年末,陈丹青递交辞呈: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带完最后一拨6位学生后,陈丹青毅然离开了清华大学。走之前,他说: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于谦今年50岁,过生日时,德云社一堆人都在微博给他祝福,没有一个人不羡慕他。在北京大兴,于谦有一个很大的动物园,养了大大小小数千个动物。大到马,中到藏獒,小到蛐蛐,没有于谦不玩的,他还经常招呼朋友到他的马场玩。为了养马,钱花了不少,还得自己打扫马圈,遭了不少罪,但他觉得值得。本说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工作之余,他依然喜欢喝酒、摇滚、养动物。在很多人眼里,他用很多时间做了无意义的事,但于谦自己却说:“有人觉得玩儿充满贬义,认为玩物丧志云云,其实这才是无志之举。玩儿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建立在高标准的生活质量之上的一种境界。”
还有昨天读到的一遍关于胡因梦的文章,她的前半生,台湾七八十年代台湾影坛当红的女明星,挣了很多钱,受万人追捧。35岁之后退出影坛,跟随印度智者,克里希那穆提,开始寻道之旅,翻译了很多他的思想。成为身心灵教母。
以上这些人都是真正只跟随内心的“有趣的灵魂”。中年人生路程已经过半,到了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时候了。
印度灵修大师奥修的一句话:“一个人到了五十岁之后,应该要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丛林,远离人群、社会与市集。”一个人贴近自然了,就能够思考得深一点。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如果你真的喜欢赚钱就去赚钱,喜欢众心捧月的感觉,就去追求当领导当明星,如果喜欢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光,那就独处吧。
再不做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