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问题学生”?

2022-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yh小树苗

五(1)班今天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家长气冲冲地跑进学校,找老师投诉,说你们班某某同学打了我孙子,还不止一次。班主任李老师说,这事我还不清楚,我需要了解一下。家长一听急了,你怎么当老师的?我孙子被别人欺负了好几次,你老师说不知道,真是太没有责任心了吧!李老师一听也气不打一处来:“你这家长是怎么回事?事情没搞清楚就跑到学校来责怪老师,难道孩子在家里发生的事,老师也要24小时知道吗?”一顿吵闹,家长不欢而散,家长转身跑到校长室去,跟校长说理去了,后来还是校长厉害,三下五除二就把这家长打发了。

这种事情在我们的教书生涯中经常有发生,我们老师听了可能会很委屈,但就有这样不明事理的家长。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家长呢?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学生小明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从小都不要他,他很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失了父母之爱,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也不合群,胆量很小。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他在周末出来买早餐时,碰到同班的小辉,小辉看他瘦弱的样子,就故意欺负他,打了他几下就跑了,小明追不上,也就作罢了,没想到,好几次小明去买早餐,小辉都跑出来打他,他哭哭啼啼地回到家,把这件事跟爷爷说了,爷爷是个火爆脾气,一听这事,就跳了起来。真是欺人太甚,这事难道老师不管吗?于是爷爷就来到了学校,就上演了刚才的一幕。

像小明这种留守儿童,李老师班上就有28个,这个数字真是令人吃惊啦!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都不容乐观,父母离异或长期不在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管得了他们的温饱,却管不了他们内心缺失爱的心灵。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与普通孩子不一样,有的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合群,冷漠无情。有的性格外向,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内心却非常敏感,防范心理很严重。他们融入群体时总是很艰难,有一道无形的门把他们与外界隔离开了。

学校所谓的问题儿童,基本上都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给显露出来而已。阿德勒说过: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成长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生活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忽视型:父母总是不在家,总是很忙,或是很穷,或很富,酗酒,离婚、或生病,对孩子的忽视通常都是情感方面的。孩子与别人缺乏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从来没有被人关爱的感觉,死去或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往往会被理想 化为一个神圣的形象。

老师对于这些问题儿童要如何对待呢?我想肯定不能简单粗暴地惩罚,他们在人格方面都是缺失的,要转变他们,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的努力。要想把人教育好,都一定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一定要分析每个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首先要与问题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关系决定着你对他的转变,试想一下,一个孩子都不想理你,你走不进他的内心,还谈如何去转变他呢!建立了关系以后,我们就要去了解孩子他早期的印象和记忆。找孩子谈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这种缺陷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困惑和痛苦。接下来就是感情突破,从孩子感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帮他解读自己的性格,让他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最后是鼓励他重建目标,用积极肯定的生活方式来拥抱生活,开启孩子新的心理视野,强化他与社会的连接。

阿德勒说过,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激发儿童的想像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他们渴望能超越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老师如果能利用孩子追求优越感的心理,帮助孩子超越自卑,让他们形成新的目标追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