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4读到了弦外之音--马老师的精气神

2019-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十里红妆168

在本书的第二篇有一章《寒夜的音乐篝火》,马老师说,他读书有癖,珍惜选择,因时间太少,生怕浪费工夫。不懂音乐去读《音乐闲话》显然是被某一点吸引,否则几分钟后就会被他随手一丢。

他说,他从小松的新书里读出了音乐之外的东西,就是古称弦外之音的那个音,其乐无穷。我想说的是,从马老师的这本《小文65》里,我也读出了知识性之外的感受,就是古称弦外之音的那个音,我亦是其乐无穷。

《小文65》书名是因为篇幅简短,多为序或跋。所谓序,就是放在书首,如戏之序幕,曲之序曲,为全书定个调子,也可以说提纲挈领的说书之大意。而跋则一般是后尾,有个总结的说法。这些序或跋都是为了65本书而做的,故,书名为《小文65》 。

因篇幅简短,一本书,我花了大约两个多小时,一口气读完。可能因为连续阅读的,所以能感受到马老师的很多心情和精气神。

我说,读到了知识性之外的东西,那个弦外之音就是——精气神。对阅读的热爱,对收藏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历史的热爱,对文化的热爱。

在《我的口舌之快》里,马老师说:“因为小时候没有书看,反倒逮到什么看什么,该看不该看的都看,看什么都有意思,看什么都入迷。” 这是他对阅读的热爱。

在文中,马老师多次提及关于收藏的乐趣,比如《打眼,不冤不乐》里,他说:“收藏本是个人与千军万马作战,不死已是英雄,别奢望再不负伤。负伤对一个明智的收藏者不是耻辱,而是一种光荣。”在《收藏之趣,不如众乐乐》里,他说:“收藏是民族文化的弘扬,是国家所需,对个人而言,收藏又是乐趣,让人享受知识,领悟生活,净化心灵”。这是他对收藏的热爱。

之后就不一一列举。因为对历史,文化,收藏等所有这些的热爱,让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个人的生活丰盈而充实,且快乐。他在书里多次使用一个词“乐趣”。从高频率词汇里,确实可以感受这个老头活得很有乐趣,很有生命力。

他的生命力根植在知识的海洋里。你看,他说:"在中国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大船小舟都是一片树叶:能浮是你尊重它,是它接纳你;能沉是你适应它,是它教育你。沉浮之间,知微知彰,知柔知刚,焉有不知足者? "

你再看,他给《都嘟》写序,上线一年,点击两亿,粉丝五十万。他说,这是实打实的数据是支撑他花甲之年还能继续前行的动力。对比一下,其他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你感受到了马老师的精气神了吗?

都说字如其人,文如其品,我们再来品尝几段马老师的文字:

前人的聪明才智不动声色,让白作为起点,黑作为终点,五色杂成其中。世界上,这个大千世界无论是人为的天地,还是自然的天地,都是颜色的天地。

中国陶瓷自诞生以来,先借瓷釉之色充盈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然后再去理解这个世界,表达这个世界。

这样的句子在他的笔下出现的尤其的多,“世界”、“天地”、“前人”、还有很多的关于“历史”、“文化”这一类的词汇,这说明了什么?

一般的人写文章,没有那个格局,心胸和气度,是很少用到这样深邃而宽广的词汇的。只有那些胸有丘壑的人,自有修养的人才会将这一类词信手掂来。

马老师说,一个人在世上混,无非做人做事,做人需要长期厮混方可知晓,而做事则窥一斑可见全貌,其实,从一个人的字里行间可以见到全貌的。

金石、古玉、绘画、法书、陶瓷、织绣等方面的收藏,期间打交道无数人,形形色色的都有之,大事小事大小事一一都磨练着他。而今,到了年岁,都是丰厚的沉淀。

所以,读马老师的文,也是识马老师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去畅想这个人的生平经历及所思所感所悟。

你看,他的所思: 古人凭什么制造出这么好的家具,以今天最苛刻的眼光去看,许多家具设计制造得也无懈可击。而我们今天的思维为什么都被限制的只能复制前人的作品?

你看,他的所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轨迹,这个轨迹无法事先预设,即便事先预设,也未必能走好,甚至未必能走下去。

你再看,他五十二的时候录《百家讲坛》自觉老矣,现偶然看到当年的录像,更觉得日月如梭,风华姿态不再,所以古人老是谆谆教导年轻后生,要珍惜时光,他的遗憾是:我如年轻时能再刻苦多读些书,如年轻时能将经典乱熟于腹中,今天一定不是这个样子。

要以此警惕自己啊。这样让我们高山仰止的马老师在不算垂垂老矣的年纪里,悔自己没有更刻苦读书,我辈等人岂敢浪费光阴,戳托岁月啊。

好好读书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