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演讲培训-内在突破】让自己全然敞开,做好你的每一次演讲!
你和时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你自己。
你让时间更有价值,时间就会让你的生命更有价值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或看过这样的情形:一位演讲者在台上分享,他很紧张,因为紧张导致面无表情,说话一板一眼,显得很严肃;台下的听众随之也会很紧张,整体气氛会变得凝重。一次演讲下来,每个人都觉得不轻松,演讲效果就很差。
胡焱乔老师经常说:作为演讲者,你没有全然放开自己,那么定会导致听众不能放开。
演讲者放不开,思维就会被局限起来,听众放不开,就无法跟演讲者的思维进行连接和产生共振。
什么是全然?
所谓全然的,就是指活在当下,只做当下要做的事情,只关心当下要关心的问题。
就好比吃饭的时候只关心吃饭,睡觉的时侯只关心睡觉,学习的时候只关心学习,演讲的时候只关心演讲,等等。
或许你会觉得奇怪,这有什么难的,我们每天都在这样做,不是吗?
遗憾的是,事实往往是另外一个模样——我们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但很少能活在当下,也就是做到全然。
第二天要去见一个大领导或大客户,于是你一晚上都没有睡好,因为你在该睡觉的时候始终想着第二天见面的安排,一直担心会不会出什么差错一你活在了未来;早上起来刷牙,你心里想着赶紧吃早饭,于是你匆匆地洗漱了一下——你活在了未来;吃早饭的时候,你飞快地喝了几口牛奶,往嘴里塞了几片面包就往外赶,因为你急着去坐车,于是你又错过了享受早餐的时间一你又活在了未来。
当坐在车上的时候,你想起来可能出门的时候忘记了锁门,你担心家里会不会被盗,于是你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一你活在了过去;当见到领导或者客户的时候,你脑子里一直在担心家里的安全问题,对方说的重点你全都没有听进去一你又活在了过去;会面终于结束了,你开始匆匆赶回家,发现一切安好,于是你又开始想起会面时对方说的事情你没有完全记住,你开始懊悔,无法体会家庭带来的充实和幸福感——你再一次活在了过去。
就像这一天的经历一样,我们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不能活在当下,做到全然。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不是在忧虑将来就是在懊悔过去,从来没有把自己和当下的角色完全联系起来,做好角色赋予的职责。
这样的生活体会不到过程的快乐,也收获不了结果的欣喜,显得暗淡无光。
全然,要求我们做当下的自己,完成当下的角色赋予我们的职责:
当你在学习的时候,你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要做好的就是认真听课,好好学习;
当你在吃饭的时候,你的角色就是一名食客,要做好的就是细细品味饭菜的美味;
当你在坐车的时候,你的角色就是一位乘客,要做好的就是在乘途中欣赏沿途的风景;
同样的,当你进行公众演讲时,你就是一个演讲者,其他的身份、顾虑和杂念,全都应该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做你的演讲就够了。
如果在你说话的时候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从而闹出种种误会,这些都是我们对语言把握不准确造成的后果。良好的表达,能够提高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流畅性,不但节省时间,还能让事情或工作更容易获得想要的结果。
俗话说:说不清,道自然不明。
清楚表达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素质的体现。
这就要求你做到好像工程师造汽车那样,在熟悉汽车图纸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毕竟工程师(我们),需要把制造汽车用到的材料(语言词汇)思考周全,才能够把一辆汽车(思想)造出来。
也就是说,当众说话中的词汇和句子,就是摆在讲话在面前的材料,他在用这些之前,就已经知道它们应该出现在哪里,出现的数量又是多少。
为了加强我们的语言表达效果,我们就要像工程师制造汽车那样,掌握一定的规则。
一辆汽车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工程师一看图纸就会知道。
我们当众说话前也需要给自己这样的一张“图纸”,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所需的词句。只有准确地用词,才能在你说话的时候,清楚地把心里的意思传达给听众。
所以平时练习说话,应该注意词语的积累,明白每个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它们的准确意思,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暴发户到学校做演讲,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他讲话的时候总是故意使用一些毫无逻辑的词语。
他说:“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讲话的天气。听课的都来齐了吧?看样子‘五分之十’都到齐了。没来的举一下手,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旺盛’,鄙人对此非常‘感冒’……”。
本来想用一些特别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可是这样说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让人听得一头雾水。如果他换另一种方式表达,效果就会好得多。如:
“今天天气不错,很适合演讲!看到台下的同学们坐得密密麻麻,想必要来的都到了。大家这么热情来听我演讲,我十分感谢……”
这样表达,传递出来的意思就能够清晰而准确。然后接下去再说正题,听众自然就能够接受了。
首先说话一定要做到语句通顺,这样表达的意思才能够流畅地传递给听众。在练习表达通顺性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律和语言逻辑性是非常重要的。有顺序的表达,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
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村干部在卫生教育动员大会上这样说:“只有大家动手搞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才能够有保障!”
这位村干部的本意,是想告诉大家搞好卫生,健康才能够得到保障,疾病才能够远离。可是他说的时候,并没有注意意思表达上的通顺性,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放在一起,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形成了病句。
所以说话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前言不搭后语,说了这句话,忘了那句,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而且词语之间的搭配也要注意,例如“阳光”这个词语,用来说“你性格很阳光”就很好,但如果用来说“你做人很阳光”就不恰当了。
做人怎么会“阳光”呢?这是一种外露的表现,只能说是“光明磊落”,或者换成“积极”就会更好。
平时多留心各个词语间的搭配,你的表达就会更加严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