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父母呼 应勿缓
一瞅这题目,就感觉有点古色古香,这的确是出自《弟子规》中的一句古语。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弟子规》就讲孝道。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不忠不孝就是大逆不道!
孝的内容丰富多彩,孝的形式千姿百态。记得儿时在村里过大年,为了挣个押岁钱,见了长辈就跪下磕头,仿佛给人下跪就是众人公认的“孝行”。当今社会讲就平等,这种形式好像早已过时。前几天参加一对新人婚礼,拜完天地拜父母,没有一个磕头的,只是朝着父母鞠个躬,还得伸手拿红包。连拜堂成亲都不跪拜父母了,是否对父母太不孝了?看新人的父母满脸堆笑,旁边的人也兴高彩烈,好像磕头跟孝顺牵挂不到一起了。
那究竟什么才算是孝呢?
读了《弟子规》,我若有所悟。孝敬父母,不是买车买房,不是升官发财,也别说光宗耀祖出人头弟,最最要紧的原来只是两个字---呼应!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永久的期盼?”恍惚之间,又想起儿时的一句家乡俗话:阳儿上墙,孩儿寻娘。大概每当太阳落山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开始寻找妈妈,因为天快黑了,外面害怕,妈妈的怀抱就是最安全的港湾。究竟是不是小孩子主动寻找妈妈,时间久远记忆不清。但每到黄昏时分,因为贪玩,放学后经常不早回家,村东村西此起彼伏,总是响起母亲唤儿的声音,至今依然回荡在耳边。
长大后,离开了家乡,一个人在外漂流,回家的次数少了,跟父母联系的次数少了。如今,自己也步入了父母的行列,每当孩子放学回家晚了,或外出游玩迟迟未归的时候,那种揪心,那种牵挂,终于明白了什么才叫“养儿方知父母恩”。看到孩子很晚回到家里“连个电话也不打”的满不在乎的样子,回想当年的自己,常怀愧疚!
“父母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一句歌词道出了孝的真谛。为什么“父母呼,应勿缓?”因为父母最大的期盼就是儿女在外平平安安。做不到时时陪伴,能跟父母随时保持联系让长辈心安,就是最好的孝道。
“父母呼,应勿缓”,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点要求,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作为儿女不能厮守在父母身边,是否能做到“有事没事儿打个电话”呢?当你挣了大钱到处游山玩水享受人生的时候,是否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