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最终到底是做什么?
曾经在面试一位产品经理的时候,自己说了一个观点:“做产品最终就是做人,对产品的迭代,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迭代。”
当时这个观点只是突然崩入我的脑海,其实感触并不深,而令人惊叹的是,这个观点一旦进入脑海,竟然会时不时让人想起,而随着这一段时间时不时的反思,好像对这个观点的确也有所体悟,在这里暂时做一个小结。不知在看这些文字的你,是否有共鸣。
在我的产品观中,我认为产品经理大体上有三个层次:
-
做功能。这时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更多是技能方面的,比如,是否能完整输出原型?产品说明文档是否清晰?交互是否合理?产品需求讲解能否做到清晰?与开发、设计的沟通是否能高效?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对产品经理的评价也更多是“冰山模型”中冰山以上的东西,很多可以通过眼睛、耳朵即可观察:看看之前的作品,阅读一下之前下的产品说明文档,听讲解一下之前的产品逻辑,多半也就能判断是否能胜任该岗位了。
表象的能力是这个层次最重要的
-
做指标。在这个层次的产品经理,需要开始独立承担某个指标了,这个指标可能是转化率,可能是收入,可能是新用户量。在这个层面,所有的功能都是为了最终完成指标而服务的。这时产品经理的价值观慢慢变得重要起来,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也有一部分沉到冰山模型以下。因为指标是结果,但是如何完成指标,如果决定过程产品经理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如果产品经理认为良好的交互与精美的画面极具价值,那么他一定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源;如果产品经理认为效率更加重要,那么他一定会想办法去找到最佳路径;如果产品经理短视,那么他很可能会采用一些短期内见效的办法来完成指标,即使伤害用户体验也再所不惜;如果产品经理在意长期用户价值,那么他一定会在产品研发上投入更多资源,其结果很可能是短期内很难见效。这些产品观并无对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最终决定自战略。在这个层次对产品经理的评价变得困难起来,很难过眼睛、耳朵去判断,只能通过他对过去经历的一些价值判断去侧面观察,通过试用阶段的一些实操去观察。
分析能力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
定愿境。这个层次的产品经理,开始负责整个产品的愿境,而所有的指标都是为了完成这个产品的最终目标,也即希望对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对这个层面的产品经理要求都在冰山模型之下,比如:格局、勇气、社会责任感、梦想等等。在这个层面的产品经理的评价也进入到一个艺术层面,甚至是无需某个人的评价,更多是社会或大众会用脚、用钱去投票。这个层面的产品经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当然,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在创业小公司,这个层面的产品经理就是老板,如果是大公司,这个层面的产品经理就是事业部总经理。当然,作为普通打工人,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个层面的产品经理很可能决定了我们在这个团队里天花板的高度,因此是我们做岗位选择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目的地变得更加重要
全文完,谢谢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