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

2020-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北窗外的记忆

读完第一篇《那美丽的岱冲湖》,刚好大家走到了汽车旁边,上了汽车,汽车向着飞来庵开去,在汽车上,小文又轻轻地读起了第二篇欧阳松风的文章《岱冲湖旁的飞阁禅寺》:

枞阳城西,岱冲湖畔山水,地形堪舆之说者:“连城诸山自天柱峰发脉奔騰而來,过集贤岭为大龙为小龙,旋落至地陆,起花山蜿蜒,籍四五峰奋然峻秀,依河之滨作起伏者四五,万山屏列,近如顺兽偎眠,曰獅子山、架子山,伟如瓊樓飛閣或文筆耸然者曰黄公山。諸山水自桐溪来,为菜子湖,安心湖,又为连城湖入长河凡数十曲,越二三十里始入大江也。”

岱冲湖畔的飞阁禅寺即在岱冲湖畔,黄公山脉南峰的方家山头。飞阁禅寺依山面水,美丽的岱冲湖风景一览眼底,隔岱冲湖而望的连城山峻岭屏嶂,恰似飞阁禅寺山门前的石屏画轴,更衬托着飞阁禅寺的肃穆庄严。飞阁禅寺,远在中国隋朝时称为地母庵,清朝时侯建地母阁,后来因有飞来石传说,当地人称为飞来庵。

《庄子》一文载:“夫道,伏羲氏得之,以袭地母,黄帝得之,以登云天。”盘古氏夫妻者,阴阳之祖,即伏羲氏夫妻也。盘古者,龙首蛇身也。盘古是伏羲的转世,盘古形象者,伏羲之形象也,盘古即伏羲,开天辟地者,自伏羲始也。伏羲女娲者,阴阳两仪之圣神。女娲者,即大地之母。

地母,是中国农耕民族在原始宗教中对土地的崇拜而所信仰的大地女神,是大地之母,是万物的生灵,在人们心目中倍觉亲切和崇高,被视为“万物之母,大地母亲”。千百年来,民众为了生存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之目的,建庙塑像祭祀地母,以求赐福灭灾,给众生带来吉祥康泰。敬奉祈祀地母神已成为历代民众极为虔诚的宗教信仰之盛举。

历经千载风霜雨雪,历经沧海桑田,红尘的岁月有许许多多的传说都湮没在地母庵的残垣断壁里,随着黄公山从大荒山到五华山,又到高山到明朝的黄公山,方家山头的称呼只在松涛阵阵的风烟里偶尔地被老年人的叹息声想起,还有那牛家寨的繁华,也仅是茶余饭后的闲谈了。直到那一夜的狂风聚雨,那一块天外飞来的巨石。

《红楼梦》里,女娲炼五彩石补天,遗落大荒山青埂峰一块玉石,演绎了人间大观园一段宝玉和黛玉的痴情相思。而红尘里关于飞来石的故事,却也美丽缠绵。

相传,宋代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给人家造了不少桥,也想在自己家乡门前的江上建造一座桥,叹息没有帮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长得聪明美丽。

小娇知道父亲的心思.便想帮助父亲。父亲想着从深山采石,运石的苦和累,就不想让女儿帮忙。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父亲无奈含泪点头。他把三个徒弟找来帮忙,不久就干起来了。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后悄悄地溜了。单福和女儿、小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好几年过去了,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

小姣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四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一连三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的江水,人们都走了。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姣愿不愿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跟你走。”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小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石头竟都飞了起来,又纷纷都落在江边。

单福和小徒弟也被从山上扇到了造桥工地。铁拐李还怕不够,又对身下立着的一块巨石扇了三扇子,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飞到了江边。只见底下尽是人,未敢让巨石落下。又听单福大声说:“石头够了”。他便驾起云头,飘游起来,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另外还有两处飞来石,一在翠微峰侧,一在古颖林庵前小峰上。

说了《红楼梦》里的石头,又说了黄山的飞来石。回转头来,我们说一下真正的飞来石故事。清朝乾隆(1738)年,有僧人在黄公山脉南峰,原来地母庵的残垣断壁上建起寺庙,名为地母阁。因黄公山脉,葬有明朝状元黄观,是以名为黄公山,清朝桐城人,宰相张廷玉亲题“神林永禁”碑,并在南峰崖上摩崖石刻“神林永禁”,是以山峰青翠,松柏竹木森森,泉水山塘不竭。

站在山前,左走马,右卧牛两山相依,连城山脉连山如城,岱冲湖里湖光山色,远方花山过来,黄连嘴前,长河故道绿水悠悠,两边青狮、白象雄峙龙门,南唐徐铉题写《龙门禅寺碑记》的古龙门寺,今天的天峰寺偎在麻山半岭,那不远的鲤鱼岭好似遥远的鲤鱼还在欢腾地跳跃着,想跳过那巍峨的龙门呢。

地母阁里,梵香袅袅,寺钟清冽,从清朝一直到民国。在地母阁里,有常林(俗名荣小姑),常志(俗名方小姑)两名僧人主持。一九一七年三月间的一天晚上,天上电闪雷鸣,雷雨交加,狂风聚雨,顷刻间仿佛天坠银河,地涌山岚,忽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一块百余吨的巨石从天而降。那块巨石端方四正,落在佛堂后墙外,而巨大的撞击却没有丝毫损坏地母阁的大殿。

周边居士,行善信佛之人,络绎不绝地前来观看这飞来的巨石,那从天外飞来的巨石恰似一座莲台,巨石两边深壑,石前佛堂,每逢佛事,佛祖、观音诞日,好象神佛显灵般的感应。常林、常志主持和僧尼及周边居士,行善信佛之人皆以这巨石之奇,便以巨石为莲台,绕巨石建起大雄宝殿,改地母阁为飞来庵。飞来庵建成后,香火不绝,声名传遍枞阳、桐城以及周边各地。

飞来庵后,左侧有一眼老龙泉井,四季清凉,泉水甘甜,旱而不涸。右侧相距百米,在山路一侧也有一口泉井,据连城古村落,大缸窑石氏宗谱载,明朝正德(1506)年,石氏家族从婺源迁徙连城,祖居黄公山下,以泥制陶,因牛家山顶有寨,山塘水茂,传说常见野牛戏水,便与山间开垦荒地种粮,往来山下窑口之间,于路旁山泉之处掘得泉井一眼,偶尔解得行路干渴。

往昔,古桐城南乡枞阳人往来于雨坛、高甸,除了乘船沿长河、连城湖、菜子湖。陆路便是沿着山路,从卧牛山到方家山,沿着黄公山脉古老的山路翻山越岭。那一眼泉井便给往来的人们许许多多的好处了,打尖歇息,饮水止渴,洗浴风尘。只是那时的往来匆匆,都没有给那一眼泉井取一个名字。

2019年12月10日,因游玩岱冲湖秋色,顺道上岱冲湖畔的飞阁禅寺,山路两旁松树青郁,飞阁禅寺依山望水,仰观寺后莲峰高耸,曾记起此峰名为观音打坐,坐下峰如莲台。想那飞阁禅寺,曾经的飞来庵中的天外飞石,应该便是观音菩萨的莲花台吧?公元二零零三年,枞阳连城僧人释本龙(俗名方修龙),发宏愿重修飞来庵,取名飞阁禅寺,以继地母阁,飞来庵之古来因果,宏扬佛教文化,传承民俗传统,真乃流芳百世之举。

应释本龙禅师之请,给飞阁禅寺寺右相距百米的那眼无名泉井起名,是时不敢造次,今成此文,因飞阁禅寺中天外来石如观音莲台,飞阁禅寺山峰又名观音打坐,峰如莲台,则寺左泉井已有老龙泉之名,寺右之泉井便称观音井之名吧!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飞阁禅寺在美丽的岱冲湖畔,水中有龙,山中有仙,能不名不灵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