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都在用的两种思维方式(上)
当你改变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时,世界也就随之改变了。
——马克思·普朗克,德国量子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所有极度成功的人士都在他们的人生中完成了两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很多人做到了第一种,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做到了第二种。这两种思维方式都要求我们从传统和社会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有的时候,为了获得新知,我们必须要忘记从小学到的,学校教育所赋予的,甚至是成年阶段习得的各种父母破坏性想法。
第一个思维转换的基础是出众的选择能力和责任感。一旦你做出了这个改变,你就能够避免时间短缺,财务困境以及情感危机。换句话说,第一种思维转换能使你拥有快乐和富足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你把时间花在哪里。
不幸的是,第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有可能让人过于满足;另一方面让人麻痹自我。所以,很少人能够做到第二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所以,畅销书《本质主义》的作者乔治·麦考恩说到:“成功有时候是失败之母。”。
比如说,音乐家一开始创作的时候,会满怀欣喜写下很多曲子。他们的梦想很宏大。而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最终他们成功了,他们就会越来越少创作。这是由于以下其中之一的原因:
1、 他们的关注点从为什么创作转移到他们的音乐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最终,他们既对结果不满意,也不再创作更多的曲子。或者他们可能写很多曲子,但是热情已经消逝了。他们再也达不到之前作品的深度和质量了。
2、他们变成了完美主义者和懦弱的人。他们害怕最好的作品都在过去。伊丽莎白·基尔伯特在她的TED演讲上说到她的恐惧。在《一辈子做女孩》取得成功之后,基尔伯特再也无法创作了。她知道她无法复制《一辈子做女孩》的成功。这种恐惧感正是很多人被卡住的原因。
然而,吉尔伯特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因为,她在TED演讲中谈到她不再背着以往的成功继续前进。为了继续前进,她强迫自己失败几次——走出她的舒适区。一旦她这样做,她的情绪枷锁消失了,也能够继续创作的工作了。
第二种变化的基础是超越自我,让自己的思路不受小我的禁锢。所以,第二种改变意味着你需要进行10倍速的思考。
本文将详细讲解如何进行这两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转变一:选择的力量
以下是你经历过第一种转变之后你的核心部分:
你是有责任的
“如果非要有人去做的话,那就是我了。——威廉·H·强森,著名的非洲裔美国画家。
为了实现第一种转换,你需要从内在视角转换成外在视角。从科学的角度是这么说的:你开始停止受害者思维,开始为你的生活负起责任来。
你有责任对生活做出反应。你不再冲动。你不再指责别人在你生活中的缺席。
比如说你对你的婚姻负100%的责任。这不是五五分的事情。全部是你自己的责任。如果失败了,都是你的错。你做了选择,需要承担结果。也许别人曾经给了意见,但你不能指责他们。
在《无所不在的领导力》中,作者威廉克和雷夫·巴滨解释道承担责任是领导力的基本。所以,没有不好的团队,只有不好的领导。所有不好的结果均来自于领导。所有的积极结果却要归功于团队。
自我领导能力也需要一定水平的责任感。如果事情没办成,你该怪谁呢?如果不是自己而是别人,那么你将一直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每个选择都有代价和结果
自由——这是不存在的。
对于你想要的东西,你是不可能自由的,除非你愿意接受自己所有行为的后果。斯蒂芬·R·卡文解释道。
我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行为产生的后果是由原则决定的。
避免坏结果的唯一方式就是理解控制自然结果的原则。所以,高度成功的认识不断学习,努力理解他们周身的世界。
如果你不理解你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那么你就无法自由行动。无知不是福,不知道消极结果的产生源头和原因会束缚你的发展。这些无知会将你的生活毁的一无所有。
一旦你意识到再小的选择都会有结果时,你就得衡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没有选择是免费的。每个选择都连接着一个后果。所以,每个选择都有意义。
每个选择的最终结果(和代价)是时间。你无法让时间倒转。当然,你可能正确行事。你可以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你可以解决问题。只要你意识到这些,你会对花在非本质的事务上的时间更加敏感。
成功(和幸福)是一种选择
成功,健康和幸福都是结果。它们是 二次产物。
它们是结果,不是原因。
你无法控制结果,原则控制着它。然而,你能控制这些事的起因,就是你的行为。遇到负面的环境因素,改变它。
最近一个脑科学研究显示人们错误理解了自信。自信是提前准备的副产品。比如说,如果你的一天有个好的开始,那么剩下的一整天你都会充满信心。如果开始时就很糟糕,那么之前的行为会下意识地吞噬你的自信心。
认识到:自信是过去的表现的直接反应。所以,昨天比今天更重要。幸运的是,今天就是明天的昨天。所以,即使今天你的自信心不足,但你明天的自信心是完全掌握在你手上的。
一旦你实现了第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你知道你的情绪状态就会变成你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是你选择的产物。如果你想胸有成竹,责任全在你自己。如果你想快乐,责任也全在你自己。如果你想成功,责任也全在你自己。
动力是本质
“当你经历了积极的动力之后,你再也不会想停下来了。”——丹·苏利文,战略教练的创始人
最终,经历过第一转换的人都很关注动力。他们努力地保住动力,也知道没有动力的情况会怎么样。没有动力寸步难行。这是大部分人生活的状态。如果没有动力,成果极微小,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持之以恒是发展动力的关键。为了一个目标或者愿景,你刻意练习,最终你能见识到复利的力量。那就好像忽然有很多外部神秘力量在帮助你一般,而事实的确如此。
然后,你就要保持住这股动力,要对不断学习和成长充满渴望。
大部分人卡在了第一个思维转换
大部分人卡在了第一个思维阶段。如果你为你的人生和选择负起全部的责任,你将会发展处对学习的热爱。你将会按照能够推动你成功的原则去生活。
当然,还有比第一个思维转换更远的路要走,但大部分人却没办法做到。在《部落的力量》这本书中,三位作者解释了不同组织的文化。大部分组织的文化是出于“阶段3”,每个人都脱离自我。所以,阶段3的目标是竞争而不是合作。这种竞争的状态会出现在同样组织的其他人士中。每个人都想着往上爬。所以,总有秘密,有胡扯。在这种组织文化中的人不关心整体。他们只关心组织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他们也只对对自己有利的人际关系投入精力。他们变得自私了。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得失和目标。他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视野也变得狭隘。
完成了第一种思维转换但又卡住的人是这样的:
他们变得自私了。
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得失和目标。
成功让他们得意自满,不再专注。
他们不再热爱让他们成功的事物。(停止学习,不再练功)。
他们忘记了为什么要做这些。
他们成了完美主义者,不敢失败,不再学习。
他们过分在意已取得的成功和地位。
他们从进攻转换成防守——相对于攻城略地,他们更喜欢偏安一隅。
他们喜欢听别人的阿谀奉承,听不进忠言逆耳。
他们开始无法与人合作。
他们认为自己总是对的。
他们无法放权,因为他们基本上不信任任何人。
如果你追求自我的幸福和生活富足,就没有必要往下读了。然而,如果你想得到高水平的成长,人际关系和贡献,还有第二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