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用茅草写尽了社会贫苦 2023-06-08

2023-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逐梦_读书

杜甫用茅草写尽了社会贫苦

前面,我用三首诗歌让学生了解了杜甫的一生。今天带领学生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居住在浣花溪畔生活的真是写照。

历经安史之乱的杜甫,晚年生活贫困。杜甫用茅草作为切入点来写当时的社会。这个选点真的是非常妙。

杜甫当时居住的茅草屋是在众多亲友的帮助下建成的。一代文豪,居住的是草屋,更何况杜甫出生较高,家族是北方的大世族,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杜审言,家学良好。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这样的杜甫,晚年生活困窘至此,住在茅草屋里,这本身就是对唐代安史之乱的一个谴责。

那年秋天,狂风怒号,杜甫屋顶上的茅草被风吹的到处飘洒。周围的孩子看见飘散的茅草,纷纷抢抱,杜甫残年拄杖,无法追回茅草。啊!这是多么的悲哀啊!

曾经生活优渥的杜甫,现在居然和孩子争抢根本不值钱的茅草,何其悲哀!更悲哀的是不得不去抢,因为没有茅草,他家的屋顶就无法修补,他们如何面对接下来的连连秋雨。比这再悲哀的是杜甫居然抢不过孩子,当然,一个方面是因为年老力衰,跑不过孩子,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杜甫他不愿意尽力抢回,因为周围人的生活也是非常非常的贫困。杜甫只能无奈的返回,倚仗自叹息。一叹叹自己,生活贫苦凄凉;二叹叹他人,在乱世之中,最遭苦难的还是黎民百姓,民不聊生;三叹叹国家,这个战乱何时才能结束,忧国忧民的情怀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茅草,这个几乎没有价值的东西,在战乱之中,都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社会的底线在哪里?人民还要承受多重的苦难?杜甫借着茅草这个媒介,无声的谴责当时统治者的昏庸,强烈的谴责了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