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
最近“大数据杀熟”这个词很火。
算法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很多网友通过试验,发现某网约车平台针对不同乘客价格差异很大,注册一个新账号或者换一个不常叫车的起点,都能够带来价格的下降,这个就牛B大发了,另类打折啊。
后来该平台的CTO出来辟谣,说我们没有大数据杀熟,其实他说的还真没有错,这个杀熟还真用不上大数据,仅仅是算法工程师做一些调整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就想起了最近发现的另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从几个月前开始在简书上写文章,就算是自己的一个兴趣了。几个月后,开始出现关注者加速增长,从每天几个到十几个再到现在基本每天三十个,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我并没有更新文章的情况下。
这个事情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按照原来公众号的逻辑,你不发文章基本上是掉粉的,特别是在初期,只有保持文章更新节奏才会带来粉丝的持续增长。
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查看了最近这段时间每一个新关注者的情况。伴随着研究,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关注者主要是简书的新用户,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我每一篇文章都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下,很多我的微信好友看了以后注册了简书账户然后关注了我。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注者主要是一些老用户,有一些注册时间还比较长,而且很多人还为我自认为写得好的几篇文章点了赞。这个我就觉得很难理解了,那些文章都是发了很久的,按照公众号的逻辑,一篇文章发了一周以上,基本上就尘归尘,土归土了,很难带来继续的传播和阅读量的增长。
算法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唯一的解释就是简书的逻辑不一样,这些文章还在这个平台飘着,没有落到尘土里。一个互联网平台的逻辑其实就是它背后的算法,简书的算法应该是让质量高的文章能更久地传播。
那么接下来我就知道我该怎么写简书了,就是勤奋更新,并提高文章的质量,因为每一篇过往的好文章都会为这个账号注入能量,带来关注者数量的提升,而且这个过程会随好文章数量的增加而加速。
不得不说,这个算法和简书的价值观是吻合的,它会推动简书成为一个优秀原创内容输出的平台。
然后我们再回头看看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个网约车平台的算法,应该也是价值观的体现,这个价值观可能是不断在老用户身上挖掘最大的剩余价值,这个符合资本的逻辑,没毛病。
算法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就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后,我又想到了一个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就是标识是一只爪子的那个搜索起家的平台。去年因为莆田系医院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开始研究竞价排名,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出价高者在前,然后你还可以买关键词,让一个和你八杆子打不着的只是人们搜索频率高的词语和你产生关联。这个也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不管你搜什么,我都要让你看到我想让你看到的结果。
算法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再回来说说公众号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从火热到冷却只有七天,这个其实也符合张小龙的价值观,就是用过即走,微信上所有的功能好像都是围绕这个来设计的。
头条的价值观也很有意思,就是你别管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发生,你只要看到你平时喜欢看的就好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喜欢用头条的原因,因为我比较喜欢每天都看到一些我没有关注过的东西,而不是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前行,但是如果按照我这样的习惯,头条的AI每天要给我推无数条内容,而且这个数量还要持续增长,不管是我还是App都会崩溃的。
算法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我们活进了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每天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一起度过的,我们的下一代则从出生开始就是这样。当根植在算法中的价值观在通过App传播到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并无法抵御,甚至会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每每想到这里,就感到无比恐惧,这和楚门的世界有什么区别?
于是,还是希望那些互联网创业者们,无论你们刚刚开始创业还是已经成为了独角兽,甚至是巨头,希望你们重新审视你们的价值观,看看是不是可以让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向所有人呈现这个实体世界的本来面目,如能如此,则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