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锦明老师的指导:当孩子有情绪时,家长应该如何面对?(394)
爬楼亲子晨读群,有幸看到锦明老师给小伙伴的指导,受益匪浅,特此摘录,常学常新:
燕子:
十一回来,我对我儿子可谓是完全接纳, 要出去吃饭出去吃饭,要干嘛干嘛。 终于前天要求玩乐高积木,开始玩乐高,本来我觉得事情越来越好了,他主动放下iPad ,开始关注别的事情。
今天 ,我儿子午饭嫌家里饭不好吃 ,要出去吃 。正好赶上我老公回来路上 ,问有没有要带的?他问孩子要不要吃披萨 ,我儿子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问题是 ,等了半天 ,我老公带回来的不是披萨 ,是炒鸡 。我儿子就发脾气 ,觉得我老公欺骗了他 。我老公就认为他一心讨好我儿子,我儿子还不领情。我老公就生气的说了一句 :以后我再也不给你带东西了!
俩人都气的够呛!
锦明老师:
父母可能都有那么一点觉得之前对孩子有所亏待,因此才会引发孩子的这种反应。
记住,自己是创造者,别人只是成全者。一定是你内心中有一个跟对方共振的音叉,才会共振的。
所以,原谅和接纳自己,原谅和接纳孩子,是你们要做的。
我给孩子所做的,是出于我对你的爱,我觉得我这样做,让自己感觉很好。我为自己是这样一个愿意为孩子付出爱的父母而感到骄傲。
比如你可以这样想:“以前条件不好,我的父母很少有这样给我买好吃的,现在我创造了目前的好条件,然后我可以为我的孩子提供这么好的条件,现在又给他带好吃的,我为自己是一个这么好的父母而感到骄傲,我尽力去做到最好的父母,我觉得我挺不错的”→试试看,用这样的感觉源点去做,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燕子:
我还是没有太领会
锦明老师:
就是让你:
1.舒缓掉对孩子的愧疚感
2.常常感赏自己,感赏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事情。
燕子:
我一直知道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各种情绪 可是 我一直不知道我在面临他负面情绪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锦明老师:
比如你给孩子做饭,就感赏自己,觉得自己做得很不错。
燕子: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半年多了
每次都会阵脚大乱
锦明老师:
决定的因素在于你的心念,而不在事件本身。感觉源点是上游,事件在下游。
你如果平时常常就对孩子有愧疚感,自然遇到事情就会阵脚大乱。
功夫要放在平时心念的修炼,而不是遇到考验时如何处理。因为你的磁场不对,遇事肯定就会进退失据。
燕子:
@锦明老师 那愧疚感和接纳 应该怎么区别呢?
锦明老师: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啊
愧疚感就是每每你想到孩子不够好的一面时,你会习惯性自责。
接纳是你接纳目前这个现状是你自己的造物,是自己创造的。但是不怪罪自己,也不怪罪孩子。
不怪罪自己是,这不是你故意创造出来的。是你在默许创造底下创造出来的。
你可以既然可以创造你不要的实相,就一定能创造你要的实相,因此,就没有什么好怪罪的,没有什么好愧疚的。
燕子:
我之前对于孩子的要求,或者他想要的东西或者他的现状,我都是保持着一个敞开的心态,只要不违反原则的我都会同意,我觉着这是接纳,但是今天有位妈妈说我,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愧疚感,是因为之前做的不够好,所以现在补偿孩子。所以我现在对于这个我答应究竟是因为之前不答应的愧疚感,而答应,还是因为接纳而答应这个让我有点儿迷糊,区分不开。
锦明老师:
因为未来会越来越好,还有什么好怪罪的呢?
不要把焦点放在事件,具体事件答不答应,做得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平时的感觉源点
这是需要用刻意练习去扭转的
实心: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对吗?
锦明老师:
用来提醒自己去改掉怪罪孩子的模式,这句话是好的。
用来怪罪自己,责备自己的,这句话就是不好的。
没有对与错,只有你要的,还是你不要的。
实心:
角度不同?
锦明老师:
古人关注的是教与不教,仿佛说孩子教养不好是因为家长不用心去做。
而实际上这跟用心不用心是两码事。
如果能量不对,父母越上心,结果越糟糕。
如果能量调对,父母的用心才会有好结果。
感赏锦明老师对小伙伴们耐心到位的指导,学习了!
感赏小伙伴们地敞开和积极寻求老师和师姐的帮助,也扩大了家长同修的视野。
感赏爱人今天应朋友邀请,在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携我一块去沾化采摘冬枣。哈哈!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感赏好友尽地主之谊,盛情款待。让我们连吃带拿,好不丰盛!

投射大家都越来越智慧圆融!越来越富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