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简友广场

当孩子犯错时,你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

2023-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沫如逸夏

孩子犯错了,你平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你看,我早就说过了吧?”
“呵呵,我就知道你准没好事。”
“说了一百遍,你为什么就偏不听呢!”
“天啊,你总是这样,到底要我怎么说才肯听!”

事情发生,你刚开口想批评,但在孩子这里,谈话已经结束了。

“我说的话,你总不听。”父母满腔怨气。

“你说的话,我不想听。”孩子满腔抗拒。

亲子之间最糟糕的关系就是,你越爱就越骂,他越骂越不听。最后彼此埋怨对方“你不懂我”,两颗心渐行渐远。这种“相爱相杀,怨怨相报何时了”的死循环到底要怎么破?

有位打过无数官司的知名律师,愤愤不平地找育儿专家抱怨——“不管多复杂的案件,我都有办法梳理得清清楚楚,跟法官讲述得明明白白,让对方律师哑口无言。但为什么我就是没办法说服家里这个七八岁的熊孩子?”

作为出了名的头脑清晰,逻辑缜密的法律界大状,从来就没有他摆不平的案子。偏偏对着自己家的小屁孩,无论怎么摆事实讲道理,通通都碰壁。有一次爷俩吵得狠了,他忍不住动手揍了孩子,孩子居然闹离家出走……

这让在职场上叱咤风云的他,头一次感到无力和沮丧。

育儿专家听完,就问他——“每次谈话,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他回忆起那些暴怒的场景,脱口而出——“你看你,怎么又这样!”

育儿专家把他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和表情,一遍一遍地“重演”给他看——“你看你,怎么又这样!”

龇牙咧嘴的表情,怒气冲冲的语气,在耳边不断循环的责备,很快让这位律师败下阵来,从刚开始的求饶“你别再说了”,到后面忍无可忍地怒吼“你别再说了!”

这时,育儿专家才停下来,跟他说——“孩子不是不愿意听,而是你一开口就让他不想听。”

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曾经说过:“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应该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关键对话》中特别指出:要想说教有效,比起谈话内容更重要的,是谈话的氛围。当人们感到失去安全感时,他们要么陷入沉默(拒绝进行观点交流),要么诉诸言语暴力(试图强迫对方接受其观点)。

逼得孩子的心门关上了,就会屏蔽父母的声音。

这时,即便你说了一百遍,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反而越听越烦躁。父母沟通无效的很大原因:出发点是对的,但说话的语气是错的。

你自认为的“我为你好”,孩子接收到的却是紧张的气氛,严肃的表情,愤怒的语气,自我防御心理让他已经无暇顾及谈话内容,一心只想用防备的盾牌做好抵挡,实在忍受不了就用“顶嘴”、“逆反”、“不讲理”等方式突围。

最后,你在发火,孩子在发飙,好好的亲子关系变成了互相伤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