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家幼儿说婚姻育儿

暑假,好爸妈必做4项经典教养!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8人  幼儿说

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幸福感爆棚?

一个周末,我遇见了两个有趣的孩子,一个是哥哥,6岁,一个是弟弟,5岁。哥哥表现出来的心智却稚嫩一些,因为哥哥的最大特征是总喜欢皱眉和眼圈发红,而弟弟的最大特征却是无忧无虑地“哈哈大笑”。

那一天,这对兄弟的妈妈,给他们各自买了一只塑料兔子玩具。没多久,哥哥便不小心把兔子玩具摔了,导致玩具兔子的一只耳朵断裂了。哥哥开始皱眉,眼圈瞬间发红了,他喃喃地在弟弟旁边“摩耳朵”:“你前天不是说很爱我?跟我交换玩具吧!”弟弟“哈哈大笑”着,用自己的那只完整的兔子玩具,跟哥哥交换了那只坏玩具兔子,哥哥这才双眉舒展。才过了一会儿,当他看到弟弟“哈哈”笑着,把手里的那只断耳朵兔子玩具想象成了一只独角兽,脸上满是兴奋的笑容时,哥哥又开始双眉紧皱、眼圈发红……

很明显,哥哥是一个情绪不幸福的孩子,弟弟是一个很容易感觉幸福的孩子。马克·吐温说过,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而幸福,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当习惯情绪不幸福的孩子,想变为习惯情绪幸福,需要一个过程。

在幸福的经典教养论里,幸福感是可以从小培养的,但幸福却不是一张“标签”,不能一贴上就拥有,而是通过一些事情,帮助孩子内心的幸福预设值降低,那么幸福感就能轻易得到。

下面是4项培养幸福孩子的经典教养,从今天起做起来吧:

1、陪伴孩子:每天阅读20分钟

邻居家有一位陈爷爷,小时候因为贪玩,双腿被烧没了。可他是大家公认的开心果,每次人们从他家门口路过,总听到他爽朗的笑声,继而也被他的快乐感染。据说,陈爷爷的父亲是老师,老人家最大的心法是,越困难越要阅读。所以他也把这个心法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了。即使遭遇不幸,陈爷爷从小到大总是乐呵呵的,他说,每次难过时,看到书籍里的人物惨境,便深觉自己的幼稚,继而激励他更乐观地生活。

阅读,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感。美国知名儿科医师Benard Dreyer也说过,阅读能给孩子带来情绪稳定。而情绪稳定,是幸福感的重要前提。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如果有阅读习惯,并且阅读广泛,一定能从书里阅读到人生百态,慢慢也获得读懂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能力。快乐的书,给孩子带来快乐;悲伤的书,也会给孩子带来感恩心态。尤其当孩子阅读到一些他们喜欢的书,孩子内心还会产生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何尝不是幸福的孩子?

那么,为什么是每天阅读20分钟呢?20分钟其实是大概数,我们知道,小朋友越年幼,专注力越贫乏,所以20分钟对小宝宝是期望值;而对于学龄前后的孩子来说,20分钟是标准值。

2、帮助孩子:每段时间学会做好一项家务

有一位名叫雅子的日本小女孩,从小把做家务当“玩耍”,3岁便开始抓刀切菜、拿剪刀学裁衣服……小女孩的妈妈说:“没感觉孩子累,她从小宁愿做家务,也不玩玩具。每天一起床便要做家务,不做便会感觉不安,一做起家务就很兴奋……家里每天都是一尘不染的。”小女孩说:“每次做家务便感觉很充实,也很快乐,就像心里淌着蜜糖。”

其实,做家务也能带来幸福感。为什么?幸福感,来自做家务过程中,由于活动身体和流汗时分泌多巴胺;也来自对劳动成果感觉满意的喜悦:

当脏兮兮的地板变成了干净的地板,内心会感觉幸福;

当乱糟糟的房间变成整齐有序的房间,内心也会感觉幸福;

当臭哄哄的厕所变成了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厕所,内心更是幸福感充盈……

相比之下,事事被包办的懒惰孩子常常缺乏幸福感。美国儿童心理学者Holly Schiffrin经过研究发现,被包办的孩子会有抑郁和焦虑情绪,他们长大后不容易快乐,更难获得幸福感。

所以,父母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做家务,一段时间学会做好一项,而不是一下子做一大堆,孩子更容易胜任,也较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3、陪同孩子:每天运动半小时

有一位妈妈,她6岁的儿子曾经整天整天地一个人对着墙角发呆,有时还莫名其妙掉泪,被医生诊断为儿童抑郁症,医生给她开的“治疗配方”是每天运动半小时。半年后,小男孩性情阳光活泼。

爱运动的孩子会成为快乐幸福的孩子。因为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这种“快乐激素”,能增加积极情绪和幸福感。所以,父母可以从小陪伴孩子运动,父母自己也能从中获益,获得幸福感。孩子幼龄时,因为孩子越年幼越不适宜做剧烈的运动,可以先从蹦跳、奔跑、踩宝宝三轮车开始,父母可以充当奔跑的陪伴者;当孩子稍大后,可以进行跳绳、滑冰、跑步、游泳等更丰富的活动,这时父母也可以陪同一起做。

为什么是每天半小时?一个孩子每天的活动,其实远远不止半小时,有人统计过,包括小朋友走路、地板上玩耍翻滚、搬动椅子……等这些不经意的活动,至少已经达到了3小时。这里的半小时,指的是专门的、会出汗的运动。

4、鼓励孩子:每天感恩三个人或三件事

记得有一次,儿子跟我们上街买了一个他心仪已久的玩具,回家时因为走得匆忙,不知把玩具落哪里了,当我们重返原路也没找到,最后儿子一脸沮丧地回家。

我说:“玩具弄丢了,真的是很可惜。但是,宝贝今天也遇到了一些值得高兴的事情,你能列举3件吗?”

儿子虽然脸色还有些沮丧,但已经开始回忆:“一位阿姨在地铁上给我让座,我要谢谢她;我今天中午吃到了美味的牛肉炒饭,我一下子吃了两碗,感谢炒饭的师傅;我因为太粗心丢了玩具,妈妈不仅没批评我,还陪我回去找,谢谢妈妈的耐心……”

说着说着,我发现儿子的小脸蛋上,沮丧的表情已经没了,还挂上了淡淡的笑容!

如果父母引导孩子,每天睡前写下或陈述3件表现不错的事情,或值得感谢的人,那么不仅孩子的幸福感会上升,并且孩子也拥有了获得幸福的能力。当孩子真正学会感恩,他们便轻易放弃“攻击和对抗”,抑郁和沮丧……内心只留下平静。这在知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2005年的研究得以证实。

所以,幸福感很美,也不难获得,只要父母们有心,便能养育一位即使拿到坏玩具,也能快乐傻笑的孩子!

关键字:幸福感、习惯养成、亲子养育、育儿陪伴、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