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成年人,最好的教养是再熟悉也能分清边界,最大的勇气是再亲密也敢坚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简佳

小佳最近面临着一个让他为难的困境:

有个朋友在她家搭伙吃饭,但麻烦并不在于一日两餐都需要多添一副碗筷,而是有外人在场对于她养育孩子的挑战。

小佳的儿子今年7岁多,正处在敏感、退缩、易产生负面情绪的又一个不和顺阶段([美]路易斯·埃姆斯、卡罗尔·哈伯:《你的七岁孩子》),跟父母的冲突时有发生,吃饭时因为不得不正面接触,就成了“事故高发时段”。

这样的时候,朋友经常会介入:

他怎么不吃饭啊?

别人问话他怎么不回答啊?

你爸批评你就是应该的!

孩子反抗:这是我和爸爸(妈妈)的事,你为什么插嘴啊?

结果可想而知,感受到两个半大人围攻的孩子,负面情绪愈演愈烈,行为当然也越来越不能让大人们接受,餐桌经常是狼烟四起的战场。

小佳对此伤透了脑筋,不得不求助儿童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给她的回复是:你们这么多大人都不懂事,你凭什么说只是孩子的问题?何况,孩子的边界意识都比你们大人强!

01

“边界感”,对很多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个陌生的词,或者说不愿去熟悉的词。

上学的孩子,谁逮着都是一堆问题:

学习怎么样啊?考了多少分啊?在班里排第几啊?都会啥才艺啊?给我们表演一个!

走出校门,面临的又是另一堆问题:

在哪儿工作啊?一年赚多少钱啊?找对象了没有啊?家里什么条件啊?

结了婚以后,灵魂拷问又变了题型:

怀孕了没有啊?啥时候要孩子啊?生不生二胎啊?买没买学区房啊?

被问者如果闪烁其词,追问者就步步紧逼:这有啥不能答的?我这不是关心你嘛!

假如问到一个边界感强、又不那么顾忌面子的主儿,怼一句:这是我的事,跟你没关系!

追问的人反而觉得对方有问题:这人怎么这样?

可事实上,人家的事是跟你没关系的。

边界感,就是分得清你的事和别人的事。

如果你的问题跟你本人丝毫没有关系,你既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更没有权利为这件事负责,那就说明:

你侵犯了别人的边界

02

像小佳朋友一样的人可能会想:我不是关心他们嘛,换作别人,爱怎么样怎么样,我还懒得去说呢!

但是,关系密切并不是你侵犯别人边界的借口,或者可以说,正因为关系密切,你才更要提醒自己记得边界。

身边多少最终走向破裂的关系,是毁于边界感的缺失和模糊?

有觉知地分清边界,做一个得体的旁观者,需要你有足够的慈悲和包容。

慈悲的意思是,你完全接纳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

包容的意思是,你完全接纳别人和你的不同。当然,接纳别人的前提是你完全接纳自己。

在没孩子以前,我以为所有父母的目标都是培养一个上得了考场、下得了球场、进得了歌房的全能孩子。所以,当孩子考不好、不坚持、没礼貌的时候,父母发脾气都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现在的我,真的相信家庭是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有的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另一个武亦姝或者郎朗,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心理健康、品行端正,也有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财商,还有的父母会以孩子“称霸一方”为荣,不一而足。

我们很多人,都是带着未疗愈的伤疤走进家庭,又带着未尽的心愿成了父母,谁又能说自己的标准就是绝对正确的,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养育一定是了无遗憾的?

当你满怀慈悲和包容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你就会时刻谨记:对别的人和事看不惯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做的,只能是消化你的看不惯,而不是越过边界去插手和干预。

03

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的问题不在于自己是否能分清边界,而在于感觉到边界被侵犯时,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表达愤怒。

对陌生人或者关系不那么密切的人,我们拒绝起来往往不会太困难,因为关系疏远,社交成本没那么大,顾忌也就比较少。

但对关系比较亲密的人,我们会因为社交的顾忌,不好意思直接回怼或者说出拒绝的话,特别是当面的一个比较强势的人,我们马上会退缩到人生早期经历中面对父母时的恐惧。

但说不出口,不代表没有情绪,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只会堆积在心里,等到某一天再也受不了的时候,你反而会在一个冲突并不激烈的情景下爆发,对你来说,你已经忍了太久,可对于已经习惯了侵犯你边境的那个人来说,可能还有点莫名其妙。

我的朋友小A,有一个脾气暴躁、说话强势的同事兼半个领导,有一次在办公室,两个人都在埋头做事,同事突然跟她说起一件事,她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接的是另一件事,同事竟勃然大怒:我跟你说这个,你在说什么?

那是他第一次发脾气,她被同事的气势给弄懵了,接着又有点愤怒: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哪儿能随时对接上你的思维?再说这么点事犯得着发火吗?

但是,生性敏感又胆怯的她,只能生生地把怒火压下去。

后来又一次,开会的时候,说起一项物资的采购数量,她问同事该买几个,同事又突然发飙:你买100个,那地方放得下吗?

当着那么多同事的面,小A面子上很挂不住,但还是退缩了。

这样的事发生了很多次,小A每次都没有发作,但是心里对这个同事的反感越积越深,终于在一次不大的冲突中爆发了,冲他大叫了起来。

但事后小A想起来,她当时的反应完全偏离了重点,与其说是就事论事,不如说是在发泄上时间积压在心里的愤怒。

04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最难的可能并不是分清与别人的边界,而是当感觉到边界被侵犯的时候怎么得体地坚守自己的边界。

武志红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说,愤怒这种情绪,其实是对愤怒者的保护,它是在提醒你:有人侵犯了你的边界。

而习惯性地压抑愤怒,是因为在人生的早期经历中,你的养育者都在告诉你:愤怒是不应该的,好孩子不应该发脾气,你也没有学会怎么正确地应对愤怒。

所以长久以来,每当我们察觉到愤怒,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它在告诉我们什么,而是必须压住自己的愤怒,不可以表现出来。

但是,长久积压在心里的愤怒,如果不能没有一个出口,只能伤害我们的身体。癌症与负面情绪的关系,不用多说了吧?

有人可能会说,道理我都懂,但是事情临头我就是说不出口,怎么办呢?

那可能是你已经习惯了被侵犯,或者你被侵犯得还不够,再或者,你的爆发尚需时日。

别期待着那个习惯了任意发泄自己怒火、随意踏入别人边界的人有一天会自己反省,因为他的不控制情绪、边界感的缺失,都是无意识的。但那是他自己的习惯,你需要自己教会他该怎么跟你相处。

从“知道”到“做到”,相差的是你去践行的距离,没有勇气去践行,道理永远都变不成自己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学会在抵触情绪有所觉察的时候,在感觉到你的边界受到侵犯的时候,就要坚定有力地告诉他:对不起,这是我的事,请你不要插手。

身为父母,你对别人的态度,你与别人的互动模式,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