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你的不是罗振宇而是你自己

2019-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跟峰不跟风
图片来自罗辑思维

— 1 —

焦虑的选择

我朋友高峰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

他睁开眼,慵懒拿起手机,

打开“微信”,刷朋友圈,某文爆了,

“虽然内容懒得多读,但看标题和阅读量,转发证明我看过总是没错的”

“配两句文案?算了,好像又说不出来啥”

洗漱与吃早饭,打开“爱奇艺”

“追上新更新的两集延禧攻略”

出门上班,地铁上,插上耳机,点开“抖音”

“以为自己后宫佳丽三千,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中午吃饭时,打开“微博”

“热搜满是明星她离婚,他吸毒,还是转发活动抽个锦鲤吧”

午休时,同事约着双排,打开“王者荣耀”,

“全军出击!敌方大神还有三秒到达战场,我方弱鸡即将挂机”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腾讯视频”,

“pick下他心中的创造101”

晚饭吃着外卖,打开“斗鱼”,

“688的主播小姐姐也被按在地上摩擦,免费小礼物打赏安慰下”

吃饱喝足,打开“音遇”

“抢麦唱两首,发泄个情绪,展现下麦霸才能”

夜深了,上床,打开“陌陌”“探探”“soul”

“匹配下同样寂寞的心灵,展示新学的PUA神技”

然后高峰带着大大的满足感,

终于无比憧憬地进入了梦乡。

高峰这两年也和其他人一样焦虑,

我问高峰:“你干嘛这么不上进?”

高峰一下说了三个原因:

“平时工作够累的了,需要放松和发泄”

“周围人大多都这样,不这样可能融入不进去 ”

“大环境不好,其实再怎么努力也没什么用”

高峰的三个解释,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像他一样,

因为焦虑,娱乐至死。

这个时代,也有很多人和他不一样,

因为焦虑,知识付费。

对比起来,娱乐至此的我们才更是悲哀。

— 2 —

关于知识

对于知识的概念,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未来简史》中有个关于知识的悖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

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我们可以从知识获取-也就是学习的角度去看。

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有个经验学习圈理论。

他认为学习由四个阶段构成闭环,

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实践。

而大多知识付费类产品能帮我们解决的是前三个环节,即经验、观察、抽象,

但是如果需要完成完整的学习闭环,获取知识,则还需要有主动实践,

我们要验证这些知识并将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这恰恰是很多人缺少的。

因此我们付费获得知识,对别人来说,是知识,对我们来说顶多是信息,

真正要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则需要不断的领悟和吸收和改造,

进而通过反复的实践应用,变成我们自己的技能。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学习知识的三个阶段:

信息-知识-技能。

关于知识付费的抨击,充分表现了我们有:

很好的购买能力,因为很多人说买了很多课花了很多钱并没有卵用。

很强的批判能力,不论去年的骗局说还是跨年演讲保健品说,都言辞犀利却有失偏颇。

我们缺少的:

鉴别能力,知识付费不代表所有知识都是值得付费的,你要知道哪些知识是你真正需要的,而不是一时冲动或者因为焦虑而买的安慰。

独立思考能力,不要人云亦云,知识付费、跨年演讲火的时候跟风捧,舆论风向不对的时候无脑喷,并悄悄删除了自己前一段时间分享的得到专栏。

学习能力,前面提到的学习过程要由经验、观察、抽象和实践四个阶段闭环构成,因此任何一环的缺失都是会造成最后知识传递上的流失。所以学不好,不能光怪老师。

— 3—

关于付费

付费行为可以是消费也可以是投资,

如果是消费,知识付费必满足我们的需求:

作为销售,付费是需要更多话题跟客户沟通

作为运营,付费是需要更多手段以达成目标

作为策划,付费是需要更多创意来作为储备

作为新人,付费是需要了解前人的宝贵经验

作为懒人,付费是需要有人帮我选择和提炼

作为忙人,付费是需要用金钱换取更多时间

总之你会消费,是因为的你需求要被满足,

不管是为了学习,装逼,或是满足焦虑。

从买卖双方关系来讲,没有人骗你。

如果是投资,理解成投资自己:

既然是投资,因为市场环境、标的等因素,就是有风险的,

没有道理赚钱偷着乐,赔钱上门寻死觅活。

我相信,有很多因为知识付费而改变人生的,因为投资自己而获得收益的,

只不过这些人,在你们吆喝时没有选择站出来或者没有觉得必要站出来而已,

也许这时你们可以转发这篇文章了。

— 4 —

关于骗局

骗人的不是罗振宇而是你自己,

是你天真过后又输不起,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

抨击别人远比问责自己容易。

错的也不是知识付费,

而是你觉得付了费的就是你的知识,

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焦虑患者,把知识付费当成治病良药,

那对不起,你顶多买了短期安慰剂。

你买我的保健品,不用打针吃药病就会好,

那确实是骗子,而且是十恶不赦的骗子。

你为我的知识付费,不用学习不用上班就会走向人生巅峰,

这也是骗子,而且是傻瓜才会相信的骗子

罗振宇们也没有这么干吧?

是你错划了等号:知识付费=不焦虑+变成功

同类我们是不是可以推理:

游泳健身了解一下=马甲线+六块腹肌

社交软件相亲APP=完美恋人+美满婚姻

游戏专用手机设备=王者百星+天天吃鸡

神仙水腊梅化妆品=盛世美颜+千万代言

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上了初中=上了高中=上了最好的大学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生活都是骗局!

浅显的道理我们都懂,

但“中年人听吴晓波罗胖子的跨年演讲,本质上与老年人买权健的保健品没有区别”就把我们煽动。

保健品可以吃,但不能当成药,

跨年演讲可以听,也别当成保健品,

我今年跨年深圳、浙江、湖南、江苏几个台轮着看,我不当是保健品补着,

只当瓜子嗑着,不求醍醐灌顶,只求消遣娱乐,

如果还有一丝启发和收获,那我就觉得值得,

比抽烟撸串喝酒大保健好太多。

— 4 —

写在最后

你有理由评价、监督、挑剔,

他有必要倾听、总结、完善升级,

但这里没有骗局,

你的失败也不能怪罗振宇。

最后总结两点:

一,预期管理很重要,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对罗振宇。

二,知识没有那么廉价,你付的了费,还得受的了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