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
提及苏轼,大概很多人都能说出一两件有关他的事情出来,比如会吃,还还得一手好文章。
一千多年前的苏轼,历经命运的跌宕,仿佛入世之后就一直走在被贬的路上。出生于四川眉州的苏轼,科举考试登朝为官之后,因为举政不同,先后被贬到杭州、黄州、儋州。身在囹圄,心怀坦荡,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抚平了无数游子和落魄之人的心扉。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是《诗意的人》栏目负责人,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的优秀作者,湘人彭二。通过对苏轼成长的解读以及苏轼身边朋友的亲人的解析,带大家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
一、一生漂泊,却随遇而安
作者说苏轼一生漂泊,却能随遇而安。他像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任何地方都能扎下根来,伸展开自己的枝叶,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有时候为了能和弟弟离的近一点,会主动请求调任。更多的是苏轼被贬,因为心性直爽,除了和王安石政见不合之外,也经常得罪一些朝中大臣,所以,无论是新党当权,还是保守党得宠,苏轼总会受到一些人的抨击,皇帝一不高兴就会把他贬到荒僻的地方去。
有一次苏轼被贬儋州,南海之远,既无友又无金,就连平常跟随他的侍妾和仆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一个朝云跟着他。
结果苏轼在儋州发现,这里的猪肉并不贵,而且还有海鲜吃。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苏轼写信给自己的弟弟说,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在这里过得很好,不然我会被调走,或者会有人来着和我抢吃的。字里行间全是孩子般的有趣,半点看不出这是一位身在低谷的人讲出来的话。
入世之初,苏轼对自己有很大的期待:“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可是,入朝为官后才知道,人事争斗远比抱负和理想难得多。
还好苏轼胸襟宽阔,懂得自愈,有何处有家何处安一颗淡泊之心,才有了后来漂泊不停却能随遇而安的自得生活。
二、永失挚爱,却偶遇朝云
苏轼和自己的妻子王弗感情很深,王弗忘后的第十年,苏轼为她写了一首悼亡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满目哀伤,一腔思念在心头。
还好,苏轼赴任杭州后,在一次西湖的宴会上,她遇见了歌姬朝云。
或许连苏轼都没有想到,是朝云陪伴他度过了在儋州的日子。朝云唱苏轼的词,懂得苏轼的笑话和无趣。只是可惜朝云走在了苏轼的前面,按照朝云的要求,苏轼把她葬在了惠州西禅寺的东南。
朝云亡故后,苏轼追忆她说,朝云一生辛劳,万里随从。
朝云对于苏轼来说,是懂得。这份时间难得的情谊,陪伴了苏轼23年。
两人相识的时候,朝云才12岁,因为舞姿出众,在杭州城早负盛名。苏轼看了她的舞,随即作诗一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相必,那时候,苏轼对朝云就已经倾心了。
朝云走向苏轼,向他敬酒。面前这位36岁的先生,就是享誉京城和江南的大才人苏轼。看着苏轼,朝云也必定是心动的。
那时候王弗还在,是她把朝云买来回家做侍女的。在和苏轼一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情愫渐生,多年以后,在黄州,朝云才被点名了身份,作为苏轼的侍妾出现。
朝云作为苏轼的侍妾和知己,陪伴他度过了人生的几度低谷期,朝云对于苏轼是懂得,苏轼对于朝云也是感激和不舍。
三、弟恭友亲,苏轼一生的幸运
苏轼和苏辙一起参加科考,并且同时中榜。是在是因为哥哥的文章写得太好,就连欧阳修都赞叹不已,所以弟弟子由,也是常常把哥哥的文章拿来赏读,处处以哥哥为榜样。
和苏轼不同的是,子由性格更沉稳,朝堂之上,即便意见不合,自己也会多半隐忍不发。当哥哥被发难时,他每每又奔波走动,为营救哥哥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苏轼有这样的弟弟,是他的幸运。
苏轼性情豁达,因为善于直言,结下了很多未曾某面的朋友。每当他被贬到一个地方时,总有一些慕名而来的人,为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视他如知己、师长般对待。
就连“乌台诗案”苏轼要被砍头的时候,隐退的王安石都为他上书,让他免于一死。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真是令人敬佩。
苏轼被贬儋州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去海南做个小官,本想着可能会在这里了此残生,没想到当时苏轼的上级竟然好不为难他,还给了他很多优待的条件,待他如宾客般友好。
苏轼的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仕途不顺,但是幸好遇到了支持他的家人和朋友,才让他有惊无险的度过了几次劫难。这或许也是促进苏轼胸怀豁达的原因之一吧。
幸运的人,总会回馈给生命更多的善意和美好。
作者说:“苦了,不顺了,想想苏轼。”《人生如逆旅,幸好有苏轼》这本书集中了对苏轼一生遇人、遇事的总结和归纳。
晚年的苏轼,喜欢陶渊明说的话:“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读完苏轼,便知道,人应该顺应自然,不喜不悲,接纳生命的所有,过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