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后都在想什么?看完你还敢在吼孩子么?
孩子被吼后沉默不说话,不是说你的教育多有效,而是他们爱你胜过爱自己。
所以,抱抱那个被吼的孩子吧 ,因为他们的内心早已伤痕累累。
“我让你把电视关了,你聋了吗?”
“这道题都做了多少遍了还错,笨死你算了!”
“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生了你来折磨我!”
......
每晚八点,这样的声音都会准时从隔壁响起。
之前我问过邻居妈妈,你总是这样吼孩子,不担心他心理出现问题吗?
而她却说:
“我家孩子脸皮厚着呢,每次吼完第二天照样笑哈哈,而且还能听话好几天。”
妈妈像是掌握了拿捏孩子的“法宝”一样,一脸得意,而我听完尴尬又难过。
曾经我也这样吼过儿子,每次吼完后,儿子一声不吭,不哭不闹,还变得更听话了,所以我也从未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我在儿子的作文里看到我吼他的全过程以及他内心的挣扎,我才意识到曾经的自己有多么不堪,儿子是多么的无助。
想起资深国际记者周轶君说过一段话:
“我走了一圈国家,得到的最重要的启发,就是要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
因为一旦情绪爆发出来,你后面说再多的道歉都是没有用的,你看他默不作声,其实好多东西都在心里。”
孩子被吼后,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看完今天的文章,希望回去你能多抱抱那个曾经被你吼过的孩子。
演员小陶虹曾在节目中分享过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牛奶,她冲上去就朝着女儿一顿吼,“你怎么回事啊?”
女儿当即一哆嗦,愣住了,满眼恐惧地望着她,不说话,甚至连哭都忘了。
女儿的表情,瞬间让她意识到自己错了。
当她后来走过去抱住女儿时,女儿才有了安全感,哇地一声大哭了出来。
李玫瑾教授曾说:
“父母发火时,孩子的那种害怕,就像是被几只老虎逼到了墙角。”
他们大都在想:
妈妈一定不爱我了吧!
她又对我发火了,时不时用手指头戳我脑袋,像个“怪兽”一样想把我吃掉!
我害怕极了,要怎么样才能让妈妈不生气呢?
我们总说父母爱孩子,但其实,孩子更爱我们,也更渴望得到我们的爱。
你吼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活在不被爱的恐惧之中,变得听话,不过是他“求爱”的一种方式。
想要以此确定,只要他听话,你还会爱他,不会讨厌和抛弃他。
在知乎上,一位匿名网友的分享,令人动容:
“父亲脾气很不好,常常莫名其妙地冲我吼,我一直活得小心翼翼,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被吼,长此以往导致我非常敏感。
一旦他人的态度有变化,就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觉得自己总是低人一等,不配得到爱。”
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不管你怎么吼、怎么骂,都不会影响他爱你、黏你,但他会放弃爱自己!
当父母动辄吼骂孩子,孩子的直观感受其实就是:我不行,我不对,我是差劲的。
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不敢表达,不敢反驳,受到委屈也默默忍受。
在电影《你是好孩子》中,彩音就是这样的存在。
她喜欢唱歌,但只动嘴不敢真的唱出声音来;
别人抢夺了自己的婴儿车,她也不敢为自己辩驳;
打破一只碗,就恐惧地抱头痛哭。
语言看似毫无杀伤力,但有时候也会变成一把凶器。
当孩子听到那些伤人的话,80%的孩子会愤怒反抗,但他们的矛头往往指向的不是父母,而是会对准自己。
德国有一本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生动刻画了孩子被吼后的内心世界。
他们在被吼时,其实内心早已四分五裂,大脑也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这样的他,身体本能地产生自我保护机制,根本无法接收父母的信息,更何况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做出改变呢?
时间越久,被吼得越多,内心也越麻木,甚至产生了抗吼免疫。
父母却误以为一次吼、两次吼不管用,又开始提高声调、变本加厉,事实上孩子的内心早已封闭,听不到你的声音。
樊登老师曾对这种情况进行过解释:
“有些孩子你看他没有反应,其实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伤害,所以把它打压到了潜意识中。”
看似毫不在意的外表下,其实是深度的“自我麻醉”。
还有些孩子已经习以为常了,干脆破罐子破摔,虽然满心不服,却懒得反驳。
为了让吼骂早点过去,他们选择了暂时屈服,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超限效应”,指的是在持续且高度的刺激下,引起心理的极度不耐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的一种现象。
最简单直接的反应就是自动屏蔽掉这种“噪音”,表面不说话、不反抗,但是内心却是抗拒的、封闭的。
嘴上说着“好好好”,潜台词却是“你是妈妈,我惹不起,但我躲得起”。
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成自卑懦弱的性格,遇事就逃避、推卸责任;或者变得自大狂妄,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和建议。
朋友小敏就是这样,她在父亲的怒骂中长大。
工作后,做事唯唯诺诺;一遇到问题,就逃避、推卸;老板给她提改进意见,她表面上应和,私底下却疯狂咒骂。
跟她接触过的人都说:“这人不坏,但不值得信任。”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孩子性格中的每一种缺陷,其实都是童年埋下的祸根。
活在吼骂下的孩子,就像是折了翅膀的鸟,看似正常,但依旧残缺,无法飞翔。
樊登曾说:
“孩子被吼后能和你和好的原因,不是你的教育方法多有效,而是因为孩子爱我们远胜过我们爱孩子。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绝对纯天然的东西。”
当你在吼孩子时,实际上已经是在拿你们的亲子关系做赌注。
你赢了,会消耗掉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输了,也会失去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和影响力。
前段时间,一位网友的留言,很受感触:
她儿子今年12岁,昨天又没忍住吼了孩子,原因是她让儿子吹完头发再睡觉,可儿子非是不听,她担心儿子感冒,一着急,上来就吼了孩子几句。
以往孩子被吼后,都乖乖的听话照她的意思去做,也不会有什么不满,但这次被吼后,儿子却默不作声,连着好几个礼拜都没有搭理她。
她想要质问,于是又忍不住对孩子大吼。
没想到儿子却说:
“你到底要我怎样啊,顶嘴不行,不说话也不行,你天天除了对我吼,还会做什么?”
一句话,直扎内心,这时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孩子心里早已经这样一无是处。
孩子在年纪尚小时,我们发脾气,孩子不会觉得是爸爸妈妈的错,而是会在内心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好,才惹怒了我们;
但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的吼骂就会激起他们的不满,你每吼他一次,你的形象在他那里就会减十分,最后连仅有的信任都会消磨殆尽。
所以说,吼孩子,只会颜面尽失,最后换来的也只会是孩子对你无能地嘲笑。
有些心理较强的小孩,面对父母的吼骂,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在暗暗较劲。
这种孩子,往往父母反对什么,他就去干什么;父母越不希望怎样,他就越要活成父母讨厌的模样。
简而言之,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从父母那里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和掌控权。
曾听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来自江苏少管所的一位少年李亮(化名)。
他自述,小时候父亲脾气很不好,经常对他大吼大叫,有时候说错一句话都可能迎来一顿怒吼。
刚开始他很害怕,不敢回嘴,但后来,父亲越吼,他越叛逆,父亲说“东”,他偏要做“西”。
到了初中,便开始自暴自弃,沉迷网络游戏,心想:“反正我做什么都不对。”
最后,不仅荒废了学业,还因为被朋友大声吼骂,勾起了儿时回忆,连捅朋友三刀,毁了自己的一生。
心理学家默娜·舒尔指出: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训斥、责备和命令,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
这类孩子会更早地进入叛逆期,情绪管理差,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往往还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所以,吼叫孩子的后果,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微博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被骂后不说话的孩子都在想些什么?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我恨他们,我会想着报复。”
电视剧《老爸当家》中的杜杜,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父母离异,杜杜跟着爸爸生活,但爸爸对她却奉行着吼骂式的教育,经常对她大吼大叫。
有一次,杜杜在家里换鞋时,不小心碰到了怀孕的后妈,爸爸看到后二话不说又一顿吼。
委屈的杜杜,跟爸爸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
出门后,遇到一个男生,对方三言两语她就跟着人家去了酒吧。
喝得醉醺醺时,想到爸爸为了怀孕的后妈骂她,便自暴自弃地说,“不就是生孩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我也给他怀一个!”
就这样,一个16岁的女孩,以赌气怀孕的方式报复了爸爸的吼骂。
之前还有一个来自广西的22岁女孩,因为被误会偷钱遭到妈妈的咆哮怒吼,绝望寻死。
她觉得,只有自己死了,妈妈才会流泪后悔。
她想要报复母亲,于是孤身一人走到水库前,纵身跳了下去,好在,被路过的大叔及时救了回来。
想一想,这些惨痛的故事,怎能不令人心痛?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提出:
儿童不良行为背后往往是因为四个错误目标,其中报复父母就是其中之一。
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这种报复,小的时候,这种报复可能仅限于默不作声的抵抗,等到孩子大了,这种报复只会愈演愈烈,最终赔上孩子一生。
记住:
再心大的孩子,也抵不住你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一次又一次的吼骂。
不要让孩子成为我们情绪的宣泄口,也不要再以爱的名义,自以为是地“管教”,肆无忌惮地吼骂。
就像教育专家陈鹤琴说的那样:
“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
只有当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才会恢复理智,衡量利弊,走上一条更健康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