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相处与独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1947/6075940c63bfeda6.jpg)
我常常觉得,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必定孤独,或因为有人陪伴,所以圆满。孤独感对我来说并不意味着痛苦,那只是一种自己跟自己相处的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601947/f5f0a297b956b3e7.jpg)
你现在感觉孤独吗?或许,是的,你会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正如刘若英在书中所说“孤独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而独处就是她的生活样态”。作为我爱的她,从小时就练就了孤独的本领。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去KTV,一个人完成了几乎大多数人认为需要其他人一起才能完成的事情。她的生活是孤独的,但她的内心对于孤独却是赋予享受。至于婚后她能和丈夫拥有属于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在距离里则会是更加自由。我不理解她为什么如此爱上一个人的旅行,“因为我知道,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周遭的环境怎么样,我都能找到一种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开心地生活下去”,或许这就是她所给予万千此刻正在读这本书的人儿的答案吧。
进入大学的这几个月里,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她所描述的享受孤独。我会一个人在寝室里,在图书馆,在自己的世界里任由自己孤独的放纵,看书,舞蹈,写文章,忘乎所以地去做一切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我就是忍不住在群体生活里,偷一点自我的空间”。
在刘若英的世界她本身是矛盾的,在她对孤独的享受里我有着心底的共鸣,但也有种不解的困惑。我不明白这样的矛盾是内心怎样的独到一筹。或许就是这样的思考中静默了一切,才会真正想要去独自在自己的空间内主控着一生的浪漫。有的人孤独,在人群里也会有孤独。
请不要在我的身边灵魂出窍――卢广仲。
“‘当我发现我是孤独的时候,反而是种很好的状态,孤独可以让你更强壮’,广仲说,就因为现在人和人之间的连结太多元也太复杂,独处反倒变得珍贵,成了意识上得一直去寻找的一种平静”,对于卢广仲来说家是宇宙的中心,是终将回归且无比重要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旅行就是为了回来”这句话对于我印象十分深刻,但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最温暖和你必须回去的地方,有了家就有了牵挂和念想。只有那些没出过远门或没经历过独自旅行的人儿或许才会漫不经心地说自己不想家吧?
我喜欢这本书里这样的问答方式,刘若英用同一个主题,通过对话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对于孤独的看法。独处与自处就是这样,不同的人,对于这个名词有不同的概念。
正如书中“我想听见你的声音――五月天玛莎”,则与作者刘若英的很相似,生活中的独处习惯与成长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还有陈绮贞,林奕华,宋冬野,王浩威,詹仁雄……各有各的见解。对于石头,作者不止一两地次重复建议他能开始去拥有一个人的旅行,并希望朋友能不介意这样的建议。其实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无论以何种方式生活,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就好。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与詹仁雄的对话,他们的话题是从青春开始的。他们一起走过了的年轻是充满艰辛却回想起来的满满温暖。从青春陪伴到了如今。
“如果小叮当给你时光机与任意门,你要哪一样?”
詹仁雄的问题得到了作者诚实的回答,“我一定选时光机,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可能我会选择回到五年前”。人之所以要选择回到过去,或许是想改变当初的某些决定与情节吧。如果是我,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时光机,回到如今我回忆时会流泪的桥段,重新来过,以至于不要让自己错过某些人,乃至某些事。
德国有位建筑师凡德罗说过一句名言,less is more ,少就是多。一个人一生中遇见的人和事不在于多而在于它的深刻。
读了这本书后,或许我也会在不久的某天开始一场一个人的旅行,或许这会让我能在孤独里遇见最美最真的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孤独的一刻,你可能是陈奕迅音符中典型的孤独患者,或许你也已经沉迷于这个孤独的王国。一个人的旅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孤独的世界里沉沦。
我也想说一句,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