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解说|秦淮悲歌 (三)
周延儒被勒令自裁后,崇祯又任命了一个碌碌无为、胆小如鼠的老官僚陈演出任内阁首辅,而在士林中呼声最高的钱牧斋又被晾在了一旁。究其原因,盖因钱牧斋在江南一带声望昌隆,且是东林前辈,皇家最忌有“党社”背景之人,钱牧斋难以被起用,非个人原因,乃时运不济使然。
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自缢于煤山。此时的大明尚有半壁江山和百万大军,在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的主持下,“留都”南京的各部衙门开始正式运转了起来。国家机器一旦重新启动,“国不可一日无君”也就成为议事会议上的首要议题。
大臣们围绕“立君以亲”和“立君以贤”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凤阳总督马士英为主,主张立崇祯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为帝;一派则以钱牧斋为首,主张由潞王登基。
两派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这让史可法难下决断,可史可法私底下与钱牧斋会面时,言谈间直指钱牧斋力主潞王登基,实属私心做祟。此私心在于,东林人士早年反对过老福王继位,与老福王一脉结怨甚深,因此,钱牧斋力挺潞王承继大统,也就不难窥见其用意实为保全东林着想。
史可法对福王的劣迹也有耳闻,加之史可法其人耿介忠直,心中对“立君以贤”也有认同度,因此,史、钱二人的单独会面基本上就在迎立潞王登基的决定上达成了一致。
马士英也没有闲着,他去了刘泽清的军营。在军营里,刘泽清“献宝”似的给马士英看了自己偶然得到的一件奇物,装扮成乡野村夫的福王朱由崧。马士英思虑片刻,不动声色的离开了军营,可他在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
钱牧斋夤夜疾书,做“福王七不可立”篇,列举福王不可为帝的七大劣迹。柳如是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规劝钱牧斋,东林、复社只是一群瞎嚷嚷的文人,没有将领们的支持,是无法迎立新君的。
果然,笫二天的议事会议上,马士英在江北四镇的支持下,拥立福王朱由崧入主大内,暂行监国。史可法从大局出发,对此未表示任何异议。倒是钱牧斋经此打击,又病倒了。病中的钱牧斋追忆先帝的同时,更感慨造化弄人。在他看来,世事多艰,好人给坏人让道尚可忍受,可如史可法这样的人也成为坏人的附庸,这在他有限的认识层面就显得难以“理解”和“认同”了。
(待续)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配图,与正文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