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全世界都为我让路

这半个月以来,多次收到朋友的私信,问我为什么这么久都不见更新文章。
甚至有位老朋友,直接劈头盖脸地给我来一句:你该不会是认怂了,且总不能这么快就放弃了自己定下的目标吧?
还有个比较委婉的说法。她说我本来读书就少,文笔也烂,不必非得用写作这件事来折磨自己。末了还不忘美其名曰:放弃,是为了更好的选择。
我知道,再多解释,都不见得比自己的实际成果更有说服力。想来也是,上次推文我就写到,我也不知道下一篇会是在什么时候,万万没想到这一拖稿就是16天。
全世界都为我让路
至于为什么会拖稿这么久,倒不是我偷懒不写,也并非我在憋大招。只不过是就在24天前,我的笔记本坏了,没法写作。然后,朋友帮我带回国内维修,今天才回来。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总会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前,都抱着莫大的憧憬和期望。心想着到那一刻该会是多么的值得纪念,多么令人欢欣起舞。
诚然,刚拿到笔记本时内心蛮激动,比全新拆封都要激动。毕竟这段时间不能好好写作,不能好好阅读,说来确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憋屈。不过,我今天想要表达的重点不是在于激动。
如何做到,让全世界都愿意为我让路?这是我经历了这次电脑维修后,然后经过复盘让我开始的一个新的思考。
善待身边已有的资源
在此之前,我几乎已经跑遍了市里所有的维修点,大到商业中心,小到巷道里的工作室。一心想的就是能够尽快修好它,不仅我上课时要用到它,而且我大部分的阅读,写作,工作都离不开它。
但是所有维修点,都给了我否定的回答。幸运的是,刚好这个月有朋友要回国参加考试,就刚好能够帮我修好过后再带回来。
好不容易等朋友到了国内,他们当地的小米售后因为没有配件连接器库存,从北京调货最快也要一周时间,这样时间完全来不及。
我收到这个反馈的时候,其实是蛮失望的。当时我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再坚持两个月不能用电脑;第二,协调现有资源达到目标。
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我发现自身的资源协调能力还是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做出第二选择后,最终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以及在朋友的帮助下,用4天时间完成了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
首先,我判断把电脑寄到北京维修是最佳选择。因为我坚信大城市有很大可能性有库存。基于这一判断,接下来分解了这个目标,寻找解决办法。
其次,需要确认北京的3个售后点有没有库存。为了保险起见,我把这项工作分为三条线同时进行,请国内两个朋友分别发短信和致电中关村售后点是否有库存。此外,我还凭借自己的社交直觉添加了售后点的微信进行咨询。好在得到的答案是我想要的。
最后,重点在于如何才能把电脑送到中关村。正好有一个初中同学在北航读书,因为时差的关系第二天才收到回复说他这段时间不在北京。我曾一度有些灰心,但是我已经没有其他办法,加之一心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
所以,我不得不卸下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包袱,去寻找其他可行的人脉资源。所以,这也是我第一次向朋友提出,让他的朋友帮我忙的请求。
皇天不负有心人,电脑最终到达中关村并顺利修好了。原来在一座小城市需要至少一周才能完成的事情,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到两个小时就能轻松搞定。这不禁让我叹服于大城市的高效率,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拼了命地往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挤的一个原因吧。
格物自知
其实长久以来,在我的价值观念中,一直是不太愿意麻烦朋友的。一来,是害怕会被好心拒绝;二来,不愿耽误朋友的时间和精力,还得欠下人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要是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尽量不会去麻烦任何人。
显然,这件事不可能通过我自己去完成。我不可能为了一台电脑单独买机票回国,也不愿意再忍耐几个月不用电脑。
所以有了这次经历过后,我的这一思想出现了转变的迹象。或许就像一句俗话说的那样,不打不相识。朋友间要是能适当地麻烦一下,大概也能让彼此之间的交情得到一些升华呢?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会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当你真心想要做,且坚信能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真的都会为你让路。如果我当时认为这件事做不成,我就放弃了去寻求资源获得帮助,那么会怎样?
最后,真心感谢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依然不耐其烦地与我交换意见并来回托运的彭*,为我收寄快递的彭叔,替我打电话给中关村售后点的高*艳,帮我发短信咨询的袁*欣,尤其是人在成都还为我推荐收货人的赵*,以及北大某位不知道名字,同样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愿意花费时间为我来回跑售后点的同学。
2017/05/23 23:23
В Деревне универсиад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