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

西江月 · 阻风三峰下并译

2022-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宏博

西江月 · 阻风三峰下

作者:宋.张孝祥              译析:石宏博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译:

一叶扁舟,满载着一船的秋色,十里湖光,就这样平铺在我的面前。水神有意留我看夕阳,吹起鳞鳞波浪。(让我再不能行往远方)

如果明日风向回转,天气变好,那么今夜露宿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阵阵波浪之声好似龙宫中奏演的《霓裳羽衣曲》,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注:

三峰:指黄陵山。(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湘水由此入湖。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庙,世称黄陵庙。词题一作“黄陵庙”。词句也稍有差异)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张孝祥:宋,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别号於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祕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张孝祥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祕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才思足敏,词风清俊爽朗,佳处直逼东坡。

析:

公元1167年(在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风受阻,于是写了这首词。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上阕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这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张孝祥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突变,微风初起,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

     下阕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心胸。“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整首诗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不耐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优美雅致,让人读来只感觉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不耐,这是此词的特色,也是作者张孝祥稳健的人格表征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