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

蒙氏漫谈:有自我,才有表达

2022-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博苑云飞

决定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并不是嘴和喉咙的生理机能,而是人的内在愿望、态度和思想。所谓言为心声,一个人想不想表达?为什么要表达?想表达什么?其底层基础是自我意识。

图1 语言是自我意识的映射

当儿童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不断互动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就在构建和发展——我是谁?我是独立的吗?我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我被如何评价?他人可信吗?我想要什么?——最终,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人格特质以及内部工作模式,即我如何看待世界,我如何看待他人,我如何看待自己,这些看法,决定了人的所有外在行为。

当一个人开口说话的时候,只不过是在用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这些想法而已。所以,有强烈、独立、清晰的自我意识,才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自我意识建构得不完整,那么,语言表达自然就会受阻。

因此,成人的高控、限制、替代、打击等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它们损伤的不是发音功能,而是一个人成为自己、成为独立的人的勇气。前面那个在幼儿园不开口说话的孩子,就是典型的案例。

如果孩子一做什么一说什么,都会被批评,他就慢慢失去说的愿望和勇气;如果他总是被催促,无法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他就会变得沮丧;如果他总是被麻利的照料者替代和包办,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如果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感受不到接纳和安全,他就会选择退缩;如果孩子们一直被我们用乖不乖、听不听话来评价,那么将来没有主见、作文写不出来就是必然。

成人的这些行为,会深刻地影响儿童的语言输出。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他2岁时候的说话能力,也不仅仅是3-6岁时的阅读和书写,还会影响以后的作文、演讲,更进一步,还会影响人的自信与社会能力的发展。家长和老师必须引以为戒。

在IC教室,面对刚刚开始说话、口齿不清的孩子,成人应该怎么做呢?一方面要耐心,不要着急。如果遇到听不懂的话,可以请孩子指给我们看,或者让孩子用另外的方式表达,千万不能说“你说不好别说了”。另一方面,听不懂孩子的话是因为还不够了解他,等老师和孩子相处多了,和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建立起了相互信任,自然就会懂孩子的意愿,听懂他们说话。

还有一些大人喜欢开孩子玩笑,笑话孩子,尽管不是恶意的,但是孩子可能承受不起这样的玩笑,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预见的伤害。

总之,没有自我就没有表达。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主、被尊重的环境,愿意倾听和接纳孩子,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一定会顺利。

摘自云飞:《蒙台梭利IC理论手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