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语作家金榜》——记《中国北漂春晚》爱心形象大使、著名作家
陈仓(作家)
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上海一家报社从事新闻工作。
中文名
陈仓
别 名
曾用名 陈元喜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陕西省丹凤县
出生日期
七十年代
职 业
作家
主要成就
1994年《星星》诗刊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
代表作品
《流浪无罪》 《诗上海》 《净身》
收起
陈仓简历
曾用名陈元喜,七十年代生。
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花城》、《诗刊》、《星星》诗刊、《诗神》、《诗潮》、《诗歌报月刊》、《延河》、《短篇小说》、《鸭绿江》、《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说精选》、《江南》、《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文学界》、《广州文艺》、《创作与评论》、《南方周末》、《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主要蓍作
学生时代自印诗集《永恒与一瞬》、2003年出版诗集《流浪无罪》、2010年出版诗集《诗上海》、2012年出版诗集《艾的门》。2010年为上海世博大型图片集《传世博》配诗80首。《诗上海》销售4000余册,努力让诗歌参与生活、进入市场,做到赔钱不出书。赵丽宏、赵思运、安琪、过传忠等分别对陈仓的诗歌创作专门著文予以评论,认为为上海这座经济城市注入了诗意,是上海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特别是《诗上海》是一部“城市诗歌导游手册”。
作品获奖
1994年《星星》诗刊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
1995年《诗潮》诗歌大赛三等奖;2007年《解放日报》等六部门举办的迎世博诗歌大赛一等奖;《东方航空报》散文大赛二等奖、陕西省商洛地区文学创作诗歌类一等奖。
上海作协等部门举办的首届“禾泽都林”杯全国诗文大赛诗歌类二等奖,《艾的门》获第三届红高粱诗歌奖诗集奖;
其诗歌被朗诵艺术家过传忠等在上海人文艺术频道、上海图书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场所朗诵。获《星星》诗刊1994年第12期每期一星、《诗刊》2010年11月下半月青春诗会直通车“特别推荐”等。 散文《丹凤,游子的寺庙》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年度散文、诗歌《遛狗》8次入选中作协创研部等部门编选的年度最佳作品,多次入围华文青年诗人奖、红高梁诗歌奖、柔刚诗歌奖等。2012年参加中国作协《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
职业经历
1999年至2006年停止创作,专心从事市场经济下的新闻学研究与实践,曾任《华商报》、《华商晨报》、《信息时报》、《东南快报》、《新闻午报》的编辑记者、社会部主任、采访中心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等职。在中国率先开通新闻有奖报料热线,提出“读者订制自己的新闻产品”理念,2000年起策划《谁救我妈我就嫁谁》、《大龄军官集体征婚》、《为孤儿公开选父母》等轰动一时的新闻,成为新闻行业后来不断克隆的范本。
主要成就
其2200行长诗《净身》,《诗刊》2013年8月下半月刊头条、《上海诗人》2012年第3期分别节选,这首诗以干预现实引起社会反响。
2013年起把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中篇小说《父亲进城》首发于2012第6期《花城》,被2013年第4期《新华文摘》、《小说选刊》2013年第1期头条、《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专号转载,引起普遍关注,被认为是《陈奂生上城》后的又一个时代的代表作,是第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安家后而引起的情感碰撞。“进城”系列中篇小说之二《女儿进城》刊于《广州文艺》2013年第6期头条,被《小说选刊》2013年第7期头条转载,这是该刊本年度第二次头条转载其作品。
“进城”系列小说目前已经推出五部,为别是《父亲进城》、《女儿进城》、《我想去西安》、《父亲的晚年生活》、《上海不是滩》。五部全部被转载,其中:《小说选刊》3次,《小说月报》4次,《新华文摘》1次,《北京文学中篇月报》1次。两部(3次)入选2013年度中篇小说选本。
《安阳晚报》、《天天新报》等对“进城”系列小说进行连载。一部小说已经被相关机构购买影视改编版权。
相关评论
赵丽宏、孙思、过传忠、赵思运、安琪分别在《文汇报》、《诗刊》、《上海诗人》蓍文对陈仓的诗歌艺术予以高度评价。
“进城”系列小说,目前已经引起了一些社会关注,评论家王干在 》(《光明日报》2013年6月25日)的评论中说,“70 后作家尤其是男性作家在经历了成家立业、社会打拼之后,销蚀了身上的青涩和浪漫,他们开始正视生活的严峻,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因而他们的写作洗脱了早期先锋派的形式主义意味,沉浸到对生活、对人生、对人性的感悟和思考中,在创作上开始呈现出新的审美意向和文学态度。他们特别擅长描写新的城乡关系带来的人性冲突:陈仓的《父亲进城》《女儿进城》写出了时代巨变对亲情、血缘的影响。”
评论家申霞艳在 《文学2012:诺奖、西方与中国》(《北京日报》2013年1月10日 )中提到:“我要借机重申文学的情感力量,说说陈仓的《父亲进城》。文本放弃线性故事发展模式,完全依凭情感的长驱直入驾驭小说的结构。对在上海工作的‘我’,父亲就是故乡;而对父亲,只有山窝窝里的家才是归宿。作者非常形象地以一滴水流进小溪、小河、大海比喻自己从西部山区移居上海。此前,高晓声的《陈奂生进城》和刘庆邦的《到城里去》已触及了城乡差异。陈仓从自己父亲这样一个深山出来的老农对上海的感受写出了两种文明的‘断裂’,丰满的细节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
到2007年,非文学类的稿费收入真正解决了生存、生活问题,才重新返回纯文学领域,安心进行诗歌、小说的写作。虽然纯文学创作无利可图,甚至劳心、费力、贴钱,但仍把纯文学当成自己未来二十年最重要的事情。
陈仓的文学格言是:我们不求得到什么,我们只求留下什么
《全球华语作家金榜》——记《中国北漂春晚》爱心形象大使、著名作家陈仓。《全球华语作家金榜》——记《中国北漂春晚》爱心形象大使、著名作家陈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