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漳州文友圈和闽南文化照片故事佳文家简友广场

《文化苦旅》|宁古塔

2020-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白玉寒天
《文化苦旅》

提起宁古塔,就会想起,清影视剧中,皇上横眉冷目,大笔一挥,“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回京”。想来,宁古塔必然是个人迹罕至、苍凉苦寒之地。“宁古塔”这三个字成了全国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余秋雨笔下的宁古塔,却多了一点点人情味和历史感。

在古代刑罚中,打是轻刑,杀是极刑,流放“不轻不重”,嵌在中间,却是一种长时间的折磨。当时流放的都是江南人和中原人,加之株连,因为自己也不知道的原因,连同自己也不认识的同宗亲戚,几十人几百人的队伍,身披枷锁,浩浩荡荡。一部分人死于半路,一部分人好不容易到了流放地,男的当了奴隶,美貌的女性被随意糟蹋。“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

流放剥夺了文人的发言权,却剥夺不了他们的风骨。不少被流放的清朝官员与反清义士结成了好朋友,甚至到了生死莫逆的地步,成立“冰天诗社”,没有了政见之差,只剩下赤诚相见的朋友。除了流放者之间的友谊外,外人与流放者的友谊也有一种特殊的重量。康熙年间顾贞观把自己的老友吴兆骞从东北流放地救出来的那番周折,让人感慨不已。流放,在创造苦难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味道浓厚的精神世界。

被流放的文人也把自己的满腹才华交给了宁古塔。比如教书,教耕作和商贾,推动这块蛮荒之地的文化进步。他们还把流放地作为文化考察的对象,把考察结果留诸文字。方拱乾所著《宁古塔志》,吴桭臣所著《宁古塔纪略》,张缙彦所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所著《柳边纪略》,英和所著《龙沙物产咏》,等等,这些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