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期末成绩出来了,你动手吧。”
孩子的成绩就是家里的晴雨表
本周,各大小学都迎来了期末考试,考试成绩也陆续公布。各位家长对孩子的分数还满意吗~
“你看你现在神哎,这次你要是没考好,你看暑假你妈怎么治你呢!”——这是在期末考试前夕,果冻曾经听一位爸爸说过的豪言壮语~为了“威胁”贪玩的孩子赶紧去看书复习。
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就是家里的晴雨表。决定了孩子在“这次考完”和“下次考试到来”之间一段时间的生活质量。
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很多孩子父母“虎妈狼爸体质”立马上线,一边对孩子怒气相向,一边念叨起“别人家的孩子”,用打击式教育来刺激孩子上进。接着,明明自己都患上了“恐辅症”了,却仍将孩子推向题海战术和各式培训班……
就让人很好奇,考试失利后的种种措施,到底实在填补孩子的不足,还是在填补家长的焦虑?
985高材生也答不出的小学考试题
最近有一档答题类综艺节目,叫做《考不好没关系》。这档节目里,发怒的是孩子,委屈的是家长。父亲当场答题,母亲充当陪考官,孩子们则在第二现场观察家长们的表现。节目中出现的所有题目都来自于国家统一规定的小学生考试范畴,也就是说正是孩子们正在学习或是已经学完的内容。
当爸爸变成小学生,到底能得多少分?
当儿女变成大家长,会不会也气到抓狂?
大家想一想,小学的题目嘛,能有什么难度啦~而且参加的家长大部分都是硕士、本科、名校毕业。
可惜,答题的效果并不好,比如——
水银体温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一位家长的答案是1-100℃,主持人在公布答案时,这位家长说只看到了水温计。
“落红不是无情物”,下一句是什么?家长回答,“我忘了”,接下来画了三个苦脸。
把“夜来风雨声”的“雨”字写成了“语”。解释说:“我不小心看错了。”
填空题需要填写性别(男女),又“一不小心”,把“性”看成了“姓”。
还有“一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支持商鞅变法的是谁?”、“是谁创造了文字?”等这些极其简单的问题,“学霸”家长却频频出错。
面对错误,家长们的却很坦然,我看错了,我以为……我擅长的是俄语……我是学音乐的……
但如果是孩子考试把这些题做错了,如果孩子给出的解释“是我看错了,我以为……,我忘了,我擅长踢足球”,恐怕结果就没这么简单吧!
一场孩子和父母的换位行动
比爸爸绞尽脑汁答不出题更有意思的,是孩子们的态度。考试正式开始前,孩子们纷纷向爸爸表达了自己真诚的期待和赤裸的“威胁”。
当被问道“爸爸考不好怎么办”时,很多像小大人一样训斥父亲——从“回家揍他、罚站”、“扔了他的烟”,到打手心、语言训诫,手段五花八门。
从这些五花八门的惩罚手段里,不难看出家长们的“言传身教”——“爸爸都是这么对我的”。
“实战”之后,一位爸爸有些愧疚:“我平时总说孩子太粗心,其实这些问题我自己也常常犯。”很多父母,目光总是放在几道错题、几张试卷上——
“为什么做不出来数学题?为什么记不住英语单词?为什么总是粗心大意?”
而忽视了去“寻根问底”,忽视了真正该给予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当孩子没考好时,我们会……
常见做法
-
责备
“粗心!粗心!又是因为粗心!你考试的时候都在想什么?”
“考试之前让你好好看书,你还在哪磨磨唧唧。”
“你还好意思看电视?吃完饭赶紧上去做题。”
-
惩罚
“今年暑假的旅行取消。”
“过来挨揍!”
“把错题抄100遍。”
-
加强补习
“再给你买几套卷子暑假在家做。”
“来,刚给你报的补习班。”
“除了暑假作业,我每天还会给你布置其它作业。”
结果
所有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好像都是因为那一次没考好,之后就再也赶不上了?一次考试不能代表所有,但却可能是个征兆,于是家长们对于考试成绩的三五分都会分外较真。其实,孩子成绩会不会滑坡的征兆,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家长们对于孩子成绩的反应。
责备、惩罚、加强补习,这些不追求背后真实原因,只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犯了错误在“受罪”的应对方式,其实会让孩子——把注意点放在“如何逃避家长”而非学习本身、觉得学习一件带来痛苦的事情、对于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觉得枯燥重复,这也影响孩子容易以偏概全的忽略自己的弱项。
大果情商建议:
1、家长不要被自己的焦虑所牵制,冷静下来帮助孩子分析这次没考好背后的原因。(情绪影响?知识点没掌握好?做题方法有误?)
2、继续深挖,找到原因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如果是因为粗心,那是为什么导致的粗心?是读错了题目?还是计算错误?还是题型不熟悉?
3、针对你们找到的深层原因,在制定“解决这个原因”的办法。一是对症下药,二是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我不是因为犯错了在受苦,而是在把自己变的更好)
4、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过程性思维—— 一次考试的结果不代表所有事情,从失误中寻找宝藏,懂得总结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能够解决什么,这样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的“结果”。
▼
其实,节目中的孩子,面对自己爸爸做错了题目,绝大多数还是很宽容大度的走上去,给爸爸一个拥抱,给爸爸以鼓励!也真的就像节目名称一样——《考不好,没关系》。
没关系不是说你考得不好,过了就过了,就不去管它了。而是说你考得不好,重点不在于成绩不好,要通过成绩不好去意识到自己有不足之处,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做到查漏补缺,如果能正确面对失败,那就真的“考不好,没关系!”。
相信这次期末考试的成果一定能让各位家长满意,但如果小有失误,不如先放孩子一马~给他们除了挨揍和题海以外,别样的收获~
大果情商
致力于整个家庭情商育养指导
更多育儿小知识关注公众号bigger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