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人群中的人读书•写作•遇见

20岁,我想做一场落雨,洗刷文字的垢土

2018-08-16  本文已影响51人  小老板河大大

文|河绿芗瑜

-01-

想起一个可爱的谜面,叫做“相逢遇雨落下来”。

它的谜底是: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很多年前的这个时候,还在想着怎样应付语文作文的时候,老师看着教室犄角愁眉不展的我,很无奈地说了一句,“你去模仿朱自清的散文吧”。

就是那句话,我开始了无意识的模仿写作。

那时我还在读五年级。

朱先生适合青少年学生品读并且能读懂个七八分的作品,在我这里只有《背影》了。懵懂的脑袋里,那是我读过第一篇关于人情冷暖的散文,通俗的语言感于世事,我读到哭。

可能是有些许的同感吧。我的父亲,年轻时过于放纵浪荡,留给我的背影寥寥无几。那种对父爱胸怀的渴望,深深地敲打着年幼的心。

六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父爱的文章。同龄的小伙伴们都在一个劲地写自己家的爸爸如何如何好,诸如如何如何顶天立地之类的。而我笔下的爸爸,见面甚少。偶尔见一面,也是我生病了,或者,学校要交学杂费了。这个时候的爸爸,才会现身。

已经忘记当时我在用怎样的笔触去宣泄一个孩子对父爱欠缺的真实和不满了,老师当众宣读我的作文,大家好像都很感动。放学回家的路上,年迈的语文老师拉着我给我讲解,“其实这里还可以写得更好......”

那个霜降时节,年少孤独似乎开始渐渐饱满。

没有父亲热烈的关怀,我一头撞进了文学的怀抱。老师开始注意我的作文,因为笔下没有太多渲染,我学会了写真情实意的文字。

“感乎心者,莫乎情也”。人们用岁月时光学会的真理,生活全给我交代在那了。


-02-

初中时教我语文的是一个年轻的、带着些许喜胖的女老师。

她上课喜欢剖析课文的经典句子,时不时叫我当着全班的面揣摩作者写作的意图。

就是那段求学岁月,我满脑子想的都是“为什么”。开始渐渐有了写作意图,下笔前总会问自己好多莫名其妙的问题,问不出结果,绝对不下笔。

倔强的思考让我学会了对自己的文字负责。那时候想的是,算了,给人看一堆糊了的文字,还不如不写。

那种意识伴随着我上了高中、大学。

现如今,走在大学的边缘上,文字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做活动文案、做简历、写乱七八糟的申请书......可是有时写着写着,写不动了。

模板把我的文字套住,想挣扎着出来,但,没有胆子。

高中三年,大学两年,我的文字带着镣铐跳舞,欣赏的人不少,但除了打分,没有人告诉我扯开镣铐追求鲜活是要经历巨大的创痛的,从来没有

自媒体的时代说来就来,当我意识到并回头想去抓住它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文字落伍了。

我开始写初心写友情写暗恋,在通往杂志社的路上,我的稿子常常铩羽而归。

反思像一把利剑,狠狠地戳进我的要害,痛,但利索。

现如今,即将迈入大学的第三个年头。看似跌宕起伏的写作经历磨平了我的棱角,欣赏并学习优秀作者的文字成了我额外的日常功课。

爆款文很多,但真正有自己思想和初心的爆款文,屈指可数。当我兜兜转转,我发现,在写作这件事上,我最想做的,是留住我的读友。

那种醒悟,来得有点迟,热切而渴盼。

二十出头的我尽力做着这件事,偶尔也很害怕不同的声音。每次提笔我又无比渴望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发声,因文字而发声,在我看来这很酷。

和读友,我理想的状态极致简单。

我们因文字而相逢,省却了人情杂味和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子的客套,余下的,都是可以享受的轻松。


-03-

江南烟雨多,此刻窗外正在储备着一场别于烟雨茫茫的落雨。

我时常在想,究竟,一场雨落下来要用多久啊?

也许你尽可以用公式h=1/2gt²计算。亦或是,你选择用一个下午的黑咖啡和书,搭筑着一如“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的年少盛宴,极尽遐想。

......

雨后的生活,一样又不一样,就连行人眼里都透着晶莹的露珠。

回望来路,繁华未至,繁华已褪。

亲爱的读友,希望这是一场更加美好的视读。

我在一字一句的思绪里,等阁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