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理解无数种,诗意的阐释你看过吗?

2020-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语文亦国学

十多年前,央视一档节目《开心辞典》推出一个主题歌,取名为《龙文》。歌词特诗意且古色古香: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

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古今如一龙凤凰,黑眼黑发真善良。

  宫商角征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

 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读懂了千年,金钩银画样, 习惯了故乡,白米面或汤。

 一杯清茶道汉唐, 妙笔丹青画平安。

这词写得好,曲子谱得也美,整首歌好唱好听。有了这首歌和这档节目,一时之间,“开心学国学”之风在中华大地陡然盛行起来。

十多年后的当下,国学之风已开始由台风级别而降格为一二级的微风,似乎还隔三差五地伴随了一点儿毛毛细雨。但再见这歌词,依旧还是会滋生出一点儿审美的愉悦,于是,翻检文件夹,找出一篇旧文,且作为一段时光的回想——

走过国学之河

这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从刀耕火种的蛮荒处起源,汇聚着“诗经”“楚辞”的澎湃激流,融合着唐风宋韵的神奇华章,一路奔涌,一路放歌。在这条河上,古老的鹊桥,沟通起牛郎织女的无尽相思;纷飞的彩蝶,舞动出山伯英台的脉脉深情。琴棋书画,绘成万里关山无边风月;诗词歌赋,织就九天明月一帘幽梦。

在这条河上,关雎的鸣唱,穿越过刘兰芝、崔莺莺、杜丽娘的云鬟,把无数可歌可泣的传说,播种在龙翔凤舞神州地;在这条河上,吴钩的锋刃,切割出幽州台、凌烟阁、北固亭的苍茫,将万千铁马金戈的故事,定格在草长莺飞炎黄乡。

在这条河上,孔孟与老庄携手同游,观关山万里潼关路,赏黄河九曲壶口瀑;在这条河上,晏柳与苏辛并驾齐驱,游风花雪月江南土,听铁板铜琶刀枪鸣。典雅与俚俗、高亢与低沉、激越与缠绵、雄心勃勃与心灰意冷、忧乐天下与独善其身,每一个声音都透过历史的云层,见证一个生命的奇迹,并将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植入过去现在和遥远的未来。

这就是国学,这就是凭借了一弹一挥一横一竖一画一撇一勾一点滋养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文化瑰宝。祖先们数千年殚精竭虑的不懈努力,进化出今天缤纷璀璨的争艳百花。当我们在这新时代的百花丛中仰起头颅凝望未来时,或许,我们只有真正地“读懂了千年”,才能牢记住“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才能“习惯了故乡,白米面或汤”。

“一杯清茶道汉唐”,国学,就是这永远飘荡在我们头顶上的那缕茶香。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刘祥 ,“三度语文”首倡者,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出版个人教育专著12部,发表教育类文章一千余篇。其“三度语文”教学主张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中学语文》等报刊均有专文推介。应邀在17个省开设示范课和主题讲座共二百余场。教学专著各大实体书店和各大网络书店有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