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正当时
人类文明的传承,书籍显然是一种主要的载体。书籍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宝藏,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源泉。
苏格拉底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一本好书,如同与智者对话。”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抵不过群体的智慧。一本书,是聚集浓缩了多人的智慧精华,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总结凝练。但凡能够著书立作的人,都不简单,尤其是亘古至今久传不衰的经典著作更是不平凡。
读书,是想起来就读,还是需要的时候再读?很多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于是日子就在平常的生活琐碎中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等到有一天真的想要抓住时间的尾巴,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时候,浪费的光阴已经不可挽回了。
什么时候读书?
我想以下几个情景能激发心性,让内心安静,自然地从书中寻到答案。
无计可施的时候读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有时候彷徨迷离到抓耳挠腮仍无计可施。这种情况下的无助只有深切体会过的人才知晓。如果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就有可能胡乱出牌,结果肯定不会是好的。稍微稳重一点的人,就什么也不做。无论是何种情况,都不是有利的发展方向。
这时候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拿出一本书,一行一行地读起来,慢慢地慢慢地,感觉跟着文字游动,心境随情节而起伏。突然,字里行间的闪光点让人茅塞顿开,这不是我久久解不开的谜底吗?原来前人早有答案了。他们也经过了彷徨失措,无计可施的无助境地,但是通过一步一步地实践终于解开了答案。
在书中,总能找到那个雪封已久的宝藏。
百无聊赖的时候读书
人都有惰性,尤其是连续的工作以及生活的奔波,让很多人感觉压力巨大。好不容易有一个休息的间歇,周末节日或是带薪休假,那一定要好好放松一下。但是人啊,就有一个惯性。猛地停下来,还不习惯。休息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感觉百无聊奈。不管是刷视频,还是玩游戏,到了一定程度会让人腻烦难受。
这时候如果拿出一本书读起来,能够快速地平息枯燥的心情,随着书中的内容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那个领域充满了新奇、惊险、有趣。就如同在漫长的赶路当中,突然遇上一汪清泉,透心凉、全身爽,如同进入一个奇妙的仙境,身心都得到了升华。
在书中,总会遇上一个看似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困惑迷离的时候读书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成就。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闪耀光芒的卓越之人少之又少。大都数的是普通的平凡人,就如你我。我们有太多的困惑迷离时刻。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总有些许不同于常人之处,就因为这些差别,才完美地构成了人类群体的认知互补。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就算是到达孔圣人这种境界层次,也依然虚心向人学习。说起孔子,有一个故事不能不提。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
“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如果孔子没有强大的知书达理的积累蓄能,这个给后人铭记的故事就有可能变成历史的事故了。
在书中,总有一隅天地是安静坦然的所在。
读书,其实不用太多的借口与时机,何时何地都是正当时。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