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间无硝烟的战争
已经5月中旬了,南城这个地道的南方城市还是凉意阵阵,一大清早的马路上,穿什么衣服的人都有,裙子、短袖、风衣、外套,还有人,恩,穿薄羽绒衣。哎,今年的天气真是奇怪啊!刘慢慢叹了一口气,继续往地铁口走去。但是心里的惆怅却没有随着叹出的那口气而消失,反而更加沉闷。
挤上地铁,习惯性的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有人回复了一条评论,刘慢慢心里一紧,点开一看,果不其然,是婆婆回复了昨天晚上自己直截了当的评论:无论怎么说,发脾气是不对的,冲动是魔鬼,谨记。刘慢慢又一次像做错事被人揭了伤疤一样,脸上先是一热,随即转为愤怒,再然后转为委屈。昨天晚上的难过经历还没有完全消失,就又被一记耳光似的,刘慢慢就再顾不上地铁上那么多人,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
一般婆媳关系出现问题无非在两大方面,一是两辈人生活的习惯和观念不同,二就是在养育孩子方面。刘慢慢和婆婆发生差异就是在第二点。而孩子的问题,恰恰是刘慢慢最不愿忍也最不能忍的,所以矛盾就爆发了。但因为刘慢慢用了一种不太正确的方式,从而导致婆婆抓住这个把柄一而再的指责自己。
刘慢慢的儿子现在一岁半不到,小名叫豆角。两个月前,小豆角突然开始变的异常黏糊妈妈。以前刘慢慢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豆角可以很随意的说拜拜,并没有表现的很不舍,导致刘慢慢偶尔想着这些事的时候,还会觉得有点轻微的失落感,觉得儿子跟自己好像没有很亲。但是,当小家伙突然开始妈妈一拿包,他就知道妈妈要走了,赶紧过来抱着大腿扯着衣服不让刘慢慢出门,或者要跟刘慢慢一起出门,否则就会大哭时,刘慢慢心里就又是另外一种滋味了,心疼、无奈加愧疚。因为儿子的那种哭声里,明显透露着对妈妈的不舍和依恋。
再接下来就是晚上下班一进家门,小豆角就开始异常兴奋,抱着妈妈的脖子不肯下来,一会儿指挥妈妈到那里,一会儿指挥妈妈到这里。特别是吃晚饭的时候,更是闹腾。饭吃的异常艰难,一会指着要杯子,一会指着要玩具,一会指着要瓶子,稍不满意,就开始哭闹。刘慢慢知道,不能让孩子养成吃饭的时候各种玩玩具的坏习惯,可是,她也知道,儿子这样,不是因为他调皮,而是因为白天妈妈不在家, 他太想念妈妈,急于寻求妈妈的关注确认妈妈对他的爱,所以才不停闹腾。也为了不影响大家吃饭,对于儿子提出的需求,只要不是很过分的,刘慢慢都给予满足,并不停和孩子沟通交流,确保让孩子知道,妈妈有在关注他。
刚开始,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偶尔还会帮忙劝解一下豆角:小豆角听话,好好吃饭,让妈妈也好好吃饭。时间久了,大家也都琢磨出来了,只有妈妈在的时候才格外闹腾,妈妈不在的时候,那叫一个乖!谁让妈妈要啥给啥呢,孩子都给惯坏了!所以后来当小豆角还是不停闹腾刘慢慢的时候,公公婆婆的风凉话就来了:还不都是你惯的,你看我们在家的时候,他多乖啊!刘慢慢尝试解释过一次:孩子这样是求关注,是因为太想我了。但是换来的是公婆不屑一顾的表情。后来她也不解释了,老人看问题,总是只看表面现象,理解不了孩子行为表现背后反映出来的需求,这是挺正常的,要是他们能科学育儿样样都懂了,那才是不正常。这么想着,刘慢慢也就释然了,再面对公婆一副你惯的坏习惯你自己管的样子的时候,她就当没看见。她只想给儿子最好的陪伴最好的爱。
但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任何微妙的问题,不去处理,当时当下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大碍,但是当这些问题经过时间的加持累积发酵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像泄漏的煤气,遇见一点火星就炸的轰轰烈烈!
于是那天晚上,刘慢慢就炸了。饭菜刚端上桌,拿起筷子还没开始吃,小豆角又旧戏重演,强烈的非要妈妈的那碗饭,刘慢慢忍着性子把自己的碗递给儿子,想着,吃我碗里的也行,只要你吃就好。结果小豆角却把饭一勺子舀到地上,明显就是不想吃饭想要玩。恰时,刘慢慢又瞥见公公婆婆一副幸灾乐祸看你管不管的表情,这下好了,她心里的怒气像小火苗遇到酒精似的,瞬间就窜老高:你们说我不管是吗,那我现在就管给你们看!!手上的筷子已经啪一声使劲拍在桌子上了,口中对小豆角吼道:你不想吃饭是吗?不想吃就别吃了!语气严肃生硬且充满火药味。小豆角愣住了。刘慢慢没空看其他几个人的表情,顺势就把碗夺下来重重放在桌子上,然后把儿子从餐椅上拎了下来。
她已经忘了当时儿子有没有哭,只记得后来她把自己和儿子关在房间里,强行让儿子坐在小椅子上冷静反思的时候,儿子哭了,仿佛有点害怕,有点不明所以。一边的刘慢慢也坐在地上哭了起来,那种感觉无助、委屈、心疼、愧疚、生气、疲惫。她无助于知道她这么对儿子是不对的,因为她一直信奉吼孩子是父母最失败的教育方式,但是她却不知道眼下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甚至该跟儿子说点什么她都不知道。她委屈为什么自己都已经这么累了却没有人理解自己帮帮自己。她愧疚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对最爱的儿子发了火,吓到了他,虽然他的做法不对,但归根结底自己生气并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因为自己内心不够强大没有抗住周边人对自己质疑的压力。她生气公公婆婆不该幸灾乐祸,生气自己没用,生气老公的不作为。养育好孩子一直是她心里的一根弦,任何事情都能引起这根弦的波动,她绷的太紧了,所以当她不知道再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劲来让孩子达到期望的时候,她心里的一切都垮掉了,那根弦也断了,随即弥漫来的就是深深的无力与疲惫感。这么多情绪纠缠在一起,重重的压在刘慢慢心里,她难受极了,真的难受极了。
后来老公吃完饭把小豆角抱出去玩了。刘慢慢一个人躺在床上发呆。心里的怨懑无处诉说,她翻开了自己之前看的一篇育儿文章,大抵就是讲小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闹腾,其行为背后隐藏的需求是确认妈妈的爱。刘慢慢想了想,把这篇文章发在了朋友圈,并附上了一段文字:妈妈的内心还是不够强大,情绪还是崩溃了,请家人相信我,我不会费尽心力去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熊孩子的,他只是在确认爱,而我只是在给予爱。这条内容,刘慢慢没有屏蔽任何人,她习惯向大家展露真实的自己,自己就是崩溃了,自己就是不好了。但是潜意识里,她还是希望这条内容能被公公婆婆看见,最好能让他们反思一下自己平日的行为是否有欠妥当。
然而刘慢慢没料到,朋友圈的内容,婆婆看是看了,却没有起到反思自己的作用,反而找出了漏洞,将了刘慢慢一局。婆婆的评论回复是在晚上大概11点钟左右,看得出来是精心编辑,因为她摘录了文章中的一句原话:父母,尤其是母亲的焦虑水平要低,情绪越稳定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越正面。并且反问了刘慢慢一句:你今晚的教育方式是不对吧?看完刘慢慢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她愤怒,也知道自己发脾气确实理亏,但是怎么的,自己还不能发脾气了?发脾气是不对,但是我自己不知道错吗,还需要你再提醒一遍?真是越想越生气,刘慢慢不想再忍,索性直接挑明回复婆婆:是我自己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是妈妈也是人,也经受不住长期的质疑,所以请奶奶以后也不要再随便说我惯坏孩子。
其实刘慢慢不想和婆婆吵架撕破脸皮的,她喜欢家庭和谐,喜欢一家人和和乐乐的。为此,在婆婆刚来帮忙带孩子的时候,刘慢慢做了很多事情讨婆婆欢心,很多事情也很退让,希望婆婆喜欢自己,希望大家彼此体谅,希望能跳过婆媳不和的惯例。而且婆婆人不错,就是说话太直,但是俗话还说打人不打脸呢。而这一次,刘慢慢感觉自己和婆婆之间,像是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表面上一切正常,暗地里却都在较劲。她不想把话说的太难堪,但是却从婆婆短短的几句话中意识到:婆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什么都不懂的老人,她很不简单,她懂得反驳,而且有理有据直击要害。她也想着要不算了,何必和老人计较,万一事情闹大也不好。但是转念又怕自己算了之后,他们会以为自己好欺负,总是说风凉话,不知收敛。长期生活在别人的质疑和评判中的滋味也并不好受。这么想着纠结着,刘慢慢昏昏沉沉的睡着了。一直到早上醒来,婆婆已经在外面忙活早餐,手机上都没有婆婆的新回复。
却没想到,自己上班途中会收到婆婆的评论回复。再一次的责怪让刘慢慢勾出了还没有消失掉的难过心情,好在地铁上的人,都低着头刷着手机,没有人关注到一个职场妈妈眼角的泪。而她和婆婆的这一次较量,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输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