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一个好人的纠结
之前看过余华的一个采访,这位在采访中用“靠活着活着”的新晋段子手笑着调侃:“之前看到有网友说他已经去了。”说实话在今年之前,很多年前看过他的《活着》以后,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莫名感觉,一直觉得他已经不在了。可能是作家们都太低调了,醉心于创作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我们很少见到,所以错误的觉得这位把快乐留给自己,把悲伤留给读者的作者已经去了。
说起来很惭愧,看完《活着》以后,一直觉得这位著名作家就写了这一部作品,直到前一段时间才发现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经典,只不过其它作品的光芒都被《活着》压了下去。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
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说实话在看这部作品时,我一直有一种担心,总怕这位习惯于把悲伤留给读者的作者会让主人公在痛苦中度过一生,或者说是在痛苦中走向永生,直到看到故事的结尾,才长吁一口气。还好虽然生活给了主人公很多磨难,但主人公都凭借坚强的意志挺过来的故事。
作者说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靠卖血为生。
其实读完这部作品,除了许三观为了度过生活的艰难,一次又一次卖血差点死亡带给我强烈的触动之外,更多的是许三观对生活的这种态度和面对艰难时的精神。
1.好人的纠结
许三观的开心停留在听到别人说大儿子一乐和自己长的不像开始,当他知道一乐不是他儿子的时候,他就开始陷入了一种矛盾和纠结中。一方面他的痛苦在于不能当乌龟,所以当一乐因为打架要赔医药费时他决定让一乐找自己的亲父亲。
都给别人白养了十几年儿子了,不能再把医药费搭进去,可是最终,所谓一乐的亲爹也并没有认这个儿子,而是一家人联合起来将一乐的妈暴打一顿然后将一乐羞辱一番。
一乐不仅没有要到赔付的医药费,许三观一家还成了全村人的笑点。最终,许三观在家里本就不多的家具被对方搬走以后还是选择去卖血赔付对方的医药费。
卖血后,他带领一家人去光明饭店吃饭,唯独给一乐只给了买红薯的钱。因为一乐不是他的儿子,他不能赔付了医药费还给别人的儿子吃好的,这简直就是乌龟。
其实很多时候血缘关系不是亲密的唯一原因,比血缘更重要的是日夜在一起的养育之情。
当一乐因饥饿失踪以后,许三观因为失去儿子的紧张而产生的巨大恐惧战胜了之前当乌龟心理。
最终,还是他半夜出去将一乐找了回来,并带一乐去光明饭店吃了面。
好人的第二个纠结在于当许三观终于放下心中那份芥蒂,准备好好对待一乐的时候,一乐的亲爹却因为车祸危在旦夕,这时为了救回一乐的亲爹,他们打算认回一乐为其叫魂。
每个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当初认你的时候不仅不要还将自己亲儿子羞辱一番,现在有事需要儿子了知道认了?那绝对不行。但第一股冲动消解之后对于人命关天这件事又不得不重视。无论有没有根据,当对方把活着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妥协,许三观也选择了妥协,不仅选择了妥协还逼着一乐这样做。
当然一乐的妈妈坚决不同意,一乐也决不答应坐在房顶上拒绝叫魂。这时许三观又出现了,他告诉一乐如果他做完这些事,一乐将永远是他的儿子,这个连亲妈话都不听的一乐竟然就这样按照许三观的要求做了。
当然虽然人依旧去了,但可以看出许三观在面对一次又一次人性考验时,依然选择了善良。
一个善良的人不会因为曾经被生活苛待而放弃善良。
人是一个矛盾体,我们永远无法绝对定义自己属于好人还是坏人,我们一直在好与不好之间拉扯,只是最后依旧选择了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方式。
其实这不仅是许三观的纠结,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一次次严打时的纠结,但在这本书中,许三观在被生活毒打之后依旧给了我们向上的生活态度,即使生活没有放弃考验我们,但我们依旧可以不放弃善良。
这大概就是好人只所以成为好人的原因。